阿拉尔垦区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9-09 08:26:09

阿拉尔垦区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新疆阿拉尔垦区(40°22′~40°58′N)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平均1000 m 左右,是灌溉农业区。该垦区现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以下称第一师)的10个大型农垦团场及新疆阿克苏市托喀依乡,总面积4 196 km2。

垦区内光能资源丰富,在生长季内热量条件较好,适宜好光、喜热、耐旱作物棉花的生长[1]。2014年,第一师棉花播种面积195万亩,预计产量31.2万吨,占整个新疆兵团棉花产量的20%。第一师积极响应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要求,对棉花实施仪器化公证检验,至2013棉花年度,全师仪器化公证检验覆盖率达到100%,检验数据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第一师棉花质量情况。为了提高阿拉尔垦区棉花的质量,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有必要对阿拉尔垦区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阿拉尔垦区棉花品质现状

通过对2009年开检以来公检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棉花长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6mm长度级和27mm长度级比例逐年上升,长度级为28mm、29mm和30mm比例下降明显,2013年度棉花平均长度27.5mm,2013年度棉花长度29mm长度级比例仅占1.7%,30mm长度级比例几乎为0,棉花长度偏短问题比较突出。

5年来棉花马克隆值呈上升走势,棉花又短又粗。棉花马克隆值级档次为A级、B级B1档比例分布呈逐年下降,棉花马克隆值级B级B2档、C级C2档比例分布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3年度马克隆值级A级下降明显,B2级、C2级比例占99%,棉花马克隆值测试高反映棉花过成熟,纤维较往年粗。断裂比强度指标也呈下降趋势。2013年棉花断裂比强度指标差于2010年和2011年,但稍好于2012年度。2011年度棉花长度整齐度指标最好,5年以来长度整齐度低档呈逐年上升趋势。

影响阿拉尔垦区棉花品质的因素

1.品种的影响。自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为追求抗病和单产的提高,新疆从黄淮海棉区和中国北方棉区大量引调抗病丰产品种,一度在品种布局上出现混乱[2],由于一个团同时种植多个品种,各棉花加工厂只按等级收花、分垛、分轧,没有按品种分收、分垛、分轧,造成原棉内在品质不一致。

2.气候条件的影响。棉花是喜温、喜光作物,雨量、日照和温度对棉花生长和纤维长度影响较大[3]。通过对阿拉尔垦区2013年度作物生长期间气象统计表分析,7月平均最低气温16.5℃,平均最高温度达32.3℃,8月平均最低气温17.9℃,最高温度达32.4℃,夜间温度低于20℃,白天高温高于30℃,不利于棉纤维生长发育,使棉纤维长度变短,马克隆值增高,单铃不孕籽率增高。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同一品种的棉花在本地域种植长度减短2mm~3mm,说明温度是影响第一师棉花长度减短的主要因素之一。

3.采摘方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机采棉和外来拾花工从事棉花采摘工作,使棉花品质的“四分”工作流于形式,分级分垛工作名存实亡。据调查,同一品种的棉花因采摘方式(手摘和机采)的不同,棉花长度相差约0.2mm[4]。目前一师机采棉种植面积所占比例由2011年度的45.6%,增加到2012年度的55.4%,再到2013年度的70.3%。随着机采棉种植面积的增加,棉花的主体长度级由2010年度29mm、28mm级迅速下降到本年度的27mm,低于27mm的长度级比例占16.4%,尤其是机采棉26mm级的目前占29.6%。另外,由于秋季棉花摘花季节劳动力不足,在摘花中普遍存在“通采”作业,没有将僵瓣花和异常花分采分收分放。

4.机采棉相关配套技术不完善。机采棉是一个系统工程,机采棉品质的提高牵涉品种、种植模式、脱叶、采收、运输、喂入、清理、加工等技术的协同作用,目前相关配套技术并不完善,导致机采棉短绒率高、含杂量大、棉结多,品质低[5]。因此,必须从品种研发、田间管理、脱叶催熟、采收拉运、清理加工、公检销售等诸多环节采取相适应的配套技术。而现阶段一师机采棉在上述生产环节中的配套技术并不完善,表现在适合机采种植环境的棉花品种并不多,并未将机采品种进行单独的研发与种植,一些适宜机采的田间管理技术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规范性不够,适宜新疆干燥环境的脱叶催熟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机采棉加工工艺缺乏与当地加工条件相适应的改进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采棉的产量和品质。

5.病虫危害。棉花成铃阶段,如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使棉纤维不能正常发育,甚至形成僵瓣,棉纤维的长度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6]。阿拉尔垦区近年来,棉花黄萎病、棉红蜘蛛频发,也是影响纤维长度减短的主要因素之一。

提高纤维品质的途径和对策

1.加快良种的选育和推广。由于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品级已由感官检验向仪器化公证检验过渡,棉花不再按品级结价,取而代之的是颜色级、长度、加工质量等指标,因此,今后选定棉花品种时,不仅要考虑品种的产量和外在指标,内在质量指标也很重要。棉花品种的选育,以优质、早熟、生产、抗虫为育种目标,选育出适合新疆南疆、一师主栽的品种,纤维强度在28.0 cN/tex 以上、马克隆值稳定在4.0 左右、纤维长度达到29 mm以上。同时,加强育种、良繁、种子加工各环节的联合,建立从育种、良种繁育、良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良种产业化工程,保证一个团场有一个主栽品种,积极推广目前已育成的优质品种,尽快改善原棉品质不优的状况。

2.推广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模式。加强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高产前提下的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一是对一些常年连作、病虫害严重的棉田实行轮作倒茬,既能使不同作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促进棉花早发、多铃、不早衰,又能有效地抑制枯黄萎病及多种虫害,达到粮棉双增产的目的。二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棉花个体生长发育水平,促进纤维充分发育。三是合理运用肥、水和化学调控,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根据棉株长势适时停水,防止早衰和贪青晚熟。四是及时采摘籽棉,以提高棉花纤维的综合品质。五是积极推行节约型农业、测土配肥、节水灌溉,实现棉花生产的节肥、节膜、节种和节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加强采摘管理、改进加工工艺。加强采收、收购、加工等环节的质量意识及加工环节品质提高的技术研究和对策措施。加大籽棉拾花质量的管理力度,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对产品质量的管理不能放开,重点加强籽棉采拾、收购的“四分”、“四白”工作。对交售的棉花,扦样一定要有代表性,对籽棉的检验应准确无误,切实实行优棉优价,逐步形成市场条件下以质论价的良性循环机制。

4.加强机采棉品种的选育和标标准化生产。一要加大对机采棉棉种研发的投入,尽快选育适宜的机采品种。机采棉品种是决定后续生产各环节和最终皮棉品质的核心因素,优良的机采品种可使机采棉发展事半功倍。因此,应加大对种子科研机构和制种企业的投入力度,使其选育出衣分高、棉纤维长、成熟相对集中、植株紧凑、高矮适中的机采品种。二要尽快制定机采棉国家标准,推进机采棉生产标准化。制定机采棉的种植标准,机采籽棉的交售标准,机采棉的清理、加工工艺标准,机采皮棉公检和使用标准等各环节标准,作为指导机采棉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使用、贮存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包艳丽, 王晓伟, 黄永亮. 新疆棉花主产区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 2013,(11):18-21.

[2]杜伟, 孔庆平, 李雪源. 新疆棉花纤维品质现状与优化对策[J]. 新疆农业科学, 2001, 38(3):117-118.

[3]陈少毅, 曹新川, 王璐, 等. 新疆棉铃在生长过程中棉纤维的变化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1,(5):7-9.

[4]院志霞, 葛陈勇. 浅析阿拉尔垦区棉花长度下降的原因[J]. 中国纤检, 2014,(2):46-47.

[5]赵新民, 张杰, 王力. 兵团机采棉发展: 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 2013,(3):87-94.

[6]冯淑萍. 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J]. 中国棉花加工,2012,(4):30-31.

(作者单位:陈超,新疆阿拉尔质量技术监督局;吕晓雪,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纤维检验所)

上一篇:汽车坐垫被曝“败絮其中” 下一篇:再生纤维行业:群山之巅,谁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