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金融危机下国内外贸竞争力提高

时间:2022-09-09 07:25:05

深究金融危机下国内外贸竞争力提高

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状况

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极大地促进了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向前发展,很好地起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国外贸总额为206亿美元,居世界第32位;2007年,国外贸总额递增到21738亿美元,已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3位。30年来,国外贸总额增长了105倍,年均增长速度达18.7%,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78%上升到现在8.9%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进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同时,国对外贸易也为各国经济增长创造了机会,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越11%目前我国是韩国最大的入口市场,日本、澳大利亚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东盟第四大出口市场。

但我国还远远不是世界贸易强国。因为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数量增长和价格优势的基础之上的,在成长为一个贸易大国的同时,简单粗放的产业扩张模式已逐渐显现出其固有的弊端。从宏观经济的指标来看,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风险较大;从国际交换中的利益分配来看,我国仍处低端,外贸发展的规模与效益并不对称;在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均超过了一半,国民收益并不高;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我国的话语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中,我国所处的位置较为被动。因此,如何在持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同时,尽快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实现贸易强国梦,是我国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正当我国外贸高速发展之际,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美国次贷危机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出口竞争力下降,我国商品出口呈现减速发展趋势。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国出口就会下降5%-6%。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5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8%,比2007年回落5.7个百分点,外贸增速是“入世”7年来首次低于20%,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减速明显。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比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玩具出口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玩具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我国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4388家,比2007年下降49%,全年共出口玩具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8%,增速回落18.5个百分点。商务部对35家行业协会、10个沿海省市和400家重点出口企业的初步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下行的压力加大,出口增速可能较2008年大幅度回落,部分行业甚至出现负增长。从中美双边贸易来看,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3337.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比2007年回落4.5个百分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增速回落至7年来最低点。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散,我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造成严峻挑战。

我国外贸竞争力水平的实证分析

面对恶化的外部贸易环境,应详尽分析我国外贸竞争力水平,以期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本文拟选取能较好衡量外贸竞争力水平的出口商品结构转化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条件来具体分析和评价我国外贸竞争力基本状况。

出口商品结构转化率是用来分析出口商品竞争力发展趋势、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大小变化来表示。当比重大于1时,说明出口商品结构得以改善和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得到增强;反之,则意味着出口商品结构在恶化,竞争力也在衰退。

图1表明,1980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81-1985年为第一阶段,大部分年份工业制成品所占出口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但变化幅度不大,而且有反弹。1981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首次降到50%以下,工业制成品首次超过50%。但在1985年,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比例再一次超过50%,而工业制成品则降为49.4%。1986-2005年为第二阶段,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快速增长,而初级产品所占出口比重则迅速下降。从1986年起,我国工业制成品所占出口比重一直超过初级产品所占出口比重。1990年,初级产品所占份额降到25.6%,到2005年,则降至6.44%;同时,工业制成品所占出口总额比重持续上升,1990年,这一比重为74.4%,到2005年,达到93.4%。可见,工业制成品已经占据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绝对主导地位,虽然工业制成品在1981年首次超过初级产品的出口,但直到1986年,出口商品结构才真正实现了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出口比重的变化。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工产品,轻纺、橡胶和矿冶产品及相关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其中,化工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可归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其他产品则可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由表1可知,1992年以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促进了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在这一阶段,由过去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轻纺产品转变,产品具有较低技术含量、粗加工、简单加工特点。1992年以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逐年降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成为促进工业制成品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一阶段是以出口轻纺产品为主向出口机电化工、高新技术产品等重化工产品转变,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精加工、深加工特点。

上一篇:我国对外贸易与产业构成升级 下一篇:企业集团资本运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