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报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09 07:15:29

《进出口报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进出口报检》是高校涉外经贸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这一课程所针对的最直接的职业岗位就是报检员。本文分析了当前报检员资格考试的现状,并根据社会对报检员职业素质的要求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字:报检员;教学改革;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26-02

《进出口报检》是高校对外经贸专业相关的核心课程,这门课主要讲解与进出口报检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进出口报检工作的专业技能。这一课程所针对的最直接的职业岗位就是报检员。由于报检人员的报检质量影响到整个报检流程效率,从2003年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从事进出口报检工作人员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一、报检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1.专业知识方面。报检工作涉及到商品生产、运输、仓储、商检等多个单位部门,报检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专业知识是否充分,不仅影响工作进程,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贸易各方代表的切身利益。随着我国进口贸易的不断发展,除了进口对国家社会公众有益的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物资外,洋垃圾等有毒有害物品入侵也愈演愈烈,这一严峻的形势就要求报检员要随时关注检验检疫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境内外以检验检疫标准等方式设置的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时学习新规定和新要求,优质高效地完成报检工作,推动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发展。

2.沟通能力方面。报检员工作于各类进出口企业、报检公司与进出口检验检疫机构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沟通作用。报检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报检任务。报检员要充分发挥好沟通作用,就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在沟通各方关系时要做到有条理、有逻辑,灵活多变地解决各种问题,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以求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3.法律意识方面。报检员身系重任,其个人品质的好坏,工作是否诚实守信直接关系到一国进出口物品安全、国家生态环境、公众卫生健康等重大国际民生问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报检员,必须熟知国家对报检员制订的各种法律规定,并依此为依据规范自身的行为,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订的《报检员管理规定》,报检员在从事报检工作时,必须遵守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报检员要及时学习新规定和新要求,随时关注检验检疫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各类货物的最新检验检疫标准和要求,了解境内外以检验检疫标准等方式设置的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唯此,才能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进出口报检》课程教学与报检员资格考试对接的现状

1.我国报检员资格考核现状。报检员受国家质检总局主管,从2003年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凡是准备从事报检这一职业的人员都必须先参加国家质检局组织进行的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只有考试通过,才能获得报检员资格证书这一从事报检工作的敲门砖。但在连续几年的报检员资格考试中,参加考试人员的通过率极低,而外贸行业对报检员的工作要求却在不断提高。因此,为顺应时代要求,提高报检员的职业素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在2005年6月30日之前颁发的现有报检员证书停止使用,对于没有参加“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而获得“报检员”证书的人员,取消其报检资格,不得从事报检工作。

2.《进出口报检》课程教学现状。开设进出口报检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遵守进出口检验检疫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报检所需单证的内容填写报检单,向有关商检部门上交报检资料,顺利完成报检工作流程,培养学生从事报检及相关工作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但是目前在学校里,往往还是沿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来作为判断教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评定标准。只要学生通过期末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就表示这门课程开设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但是,考试的形式仍然采用常规笔试形式,考试题型大部分是选择和判断等客观题型,结果就是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应试学习上,通过考试成为学生学习报检课程的唯一动力,拼命地背和记,结果就是只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了,对于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并没有显著体现。进出口报检是一门实践性较非常强的课程,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应该充分利用校内报检实验室和校外报检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进出口报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优化课程设计。进出口报检课程应该从职业范围、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等出发构建课程体系。学生在前三个学期只是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在这一阶段,可以穿插着介绍一些报检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该职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为报检这门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第四个学期开始,就要系统讲解报检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流程、出入境检验检疫单据填制、出入境检验检疫商品编码等内容。报检员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11月份,大致也就是在第五学期的中期左右,因此教师要在第五个学期上半学期前将理论知识全部讲完,并根据考试大纲有重点地讲解考试内容,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考试结束之后,在第五学期剩下的时间里,可相应安排校内报检实验室实训环节,在寒暑假期间,可以联系政府商检部门、报检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实地参观或实习。

2.整合教学内容。按照国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实施、情景模拟等“多元式教学法”讲授进出口报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职业素质为目标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改革传统的“授课—实操—考证”的教学方法,形成“理论基础—案例—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考证合为一体,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按照实际报检的工作流程为主线进行实践教学。积极深入报关一线企业进行调研,选取现实情境中的典型案例作为项目导入;将学生分组,每一组承担一个模拟情景的具体工作;学生根据自己在每一组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来完成任务。项目任务设计可以没有标准的答案,这样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考核体系。依据项目划分进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根据不同的环节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采用“以证代考”。以全国性资格证书考核来代替学校组织的课程考试。只要学生通过全国资格考试,就可以获得这门课程的学分,同时又能为学生就业增加砝码。“实训环节”的考核应根据学生每次实训任务所承担的工作量大小、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综合上述考核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水平作出最终的评定。改革考核体系,真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满足高校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侯慧娜.高职报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7).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