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09-09 06:48:29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分析,指出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论述了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

在全球经济疲软,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关注的课题,所以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在当前已是一件非常必要也是必然的工作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高职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教育、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就业的主动性以及系统性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引导启发学生及早地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指导方法,应用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对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就业取得了,职业生涯规划不但可以提高就业力,而且从长远来看,对个人的发展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的质量与效率

在就业过程中经常走“弯路”的学生往往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他们由于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在就业过程中盲目就业和择业,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人职不匹配,接下来的就是草率跳槽。在就业指导课上,经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能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对于选择的职位有个长期的规划,从而避免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总是处在不断求职的状态,少走很多“弯路”,提高了就业质量与效率。

(三)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道路的长期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高职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和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并且在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方法、运用调整反馈方案,让有限的职业资源优化组合,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帮助自己实现更加持久高效职业生涯。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动规划的意识不够

高职院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就业导师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强烈的个人导向性,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学生自己来主导。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当成是一种作业,一种任务,草草了事,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工具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大于实质。

(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的专业性不够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浩大的工程, 导师们必须要有专业资格。许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 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指导,这些指导者在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是缺乏的。导师的专业性缺乏也会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下降,所以高职院校要培养或者引进专门的职业规划师。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与延续性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大一开始循序渐进的展开。大一阶段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大二阶段要确立基本方向、培养相关素质,毕业生阶段要努力实现制定的目标。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现在高职院校所做还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形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对于形成的过程以及制定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后续执行都没有很好的跟进,这也会导致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形式化。

三、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措施

(一)切实引导学生主动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 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 体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许多学生可能心中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设想, 但是他们往往可能就业目标定位过高, 过于理想化。这不仅影响学生目前的就业, 而且会对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够让学生准确地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结合自己的兴趣、个性特征、经历等, 对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自身需求与社会需求的最佳契合点,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二)系统的建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临到毕业才开始着手, 所以在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要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引导学生在一年级了解自我, 确定职业目标,二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 三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整个大学期间是一个体系,具有递进和延续的过程,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个的点,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切实有效的指导学生就业以及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最优化。

(三)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和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服务

学校层面设定专门的负责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机构,培养拥有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师队伍。通过人际交往、自我反省、沟通交流、心理测试、心理训练活动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制订学生生涯发展计划和培训方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包括行业、职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业道德要素等。

参考文献:

[1]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陆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3]何泽彬,徐文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王兆明.职业生涯规划[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9.

上一篇: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层队伍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