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探究及改善措施

时间:2022-09-09 06:00:36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探究及改善措施

【文章摘要】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现象。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原因,为此要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金融机构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探究

1.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本不足。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和经营过程中,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企业自有资金太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不规范。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和担保。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差

1.2金融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经营成本较高,所有制偏见严重。由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程序大致相同,而每户中小企业平均获得的贷款大大低于大企业。因而,对金融机构来说,向中小企业放贷的成本较高。另外,由于中小企业自身问题的存在,使得银行更加中意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商业银行现行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不利于小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此外,缺乏有效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

1.3政府对企业政策的原因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许多职能机构是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运行的要求设置的,同时政府计划部门制定中小企业运行政策和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也在制定的政策还时有相互矛盾的现象,这就难以形成政府与中小企业间良好的互动。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中介机构的发展也极其缓慢,导致中小投资者在获得投资信息,争取资金方时不能得到有效的服务,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2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措施

2.1切实加快信用体制建设

2.1.1建设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体系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能够大大降低信息不利一方的风险和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增强交易双方的成交意愿。

2.1.2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体系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使用率最高并且效果最好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应鼓励民间资金进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由政府出面组建产权清晰、职权分明、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高效率担保机构,既能体现政府财力作为支撑的组织协调作用,又能发挥市场灵活运作优势。

2.2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2.2.1直接融资。

目前 融资渠道狭窄是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最大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应放宽股票上市条件,应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融资,股票市场应放宽上市主体成分的限制.真正向中小企业打开绿灯.特别是对具有发展潜力和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要积极申请创业板上市 扩大融资渠道。

2.2.2间接融资。

政府应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应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组织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融资提供信息支持。政府应转变观念,由“管理为主”变为“服务为主”,开展“一站式”办公,提高政策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彻底改变企业对政府部门“难、繁、慢”的印象,更好地为企业融资服务。还有应开辟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筹资渠道.建立健全有利于风险投资的产权交易市场,以利于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

2.3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设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在企业内的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建立互相制衡,互相约束的机制,激励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公司治理制度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

2.4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政府要努力营造一个适宜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使之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众多的企业之间既需要企业之间的协调也需要政府发挥协调作用。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各个企业的行为,使企业的各项行为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社会规则。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之间无法协作共同发展,一些企业发展中需要的配套服务项目的发展则责无旁贷地落到的政府头上。政府要加强包括金融信贷、税收、法律、信息平台、财政咨询等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纪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解决措施[J].商场现代化, 2010,(01)

[2]葛兆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何在[J].财会研究, 2009,(17)

[3]石国荣.九江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企业经济,2007(1).

上一篇:基于云交易平台环境的制造业生产探究 下一篇:对企业管理中的薪酬激励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