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其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09 05:24:14

高校女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其对策分析

摘 要:高校女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同样也面临着诸多压力,本文通过对高校女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来源进行探析,并就如何缓解压力提出了相应对策,拟对女辅导员更好的调适心理压力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校女辅导员 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30-02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战斗在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人生导航”的重要职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层次也愈加复杂,这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加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女辅导员,由于其独特的工作角色及工作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到来自社会传统观念、高校、家庭等多方面影响,女辅导员既要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还要为个人成长等问题担忧。因此,加强对高校女辅导员的心理压力问题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1 高校女辅导员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1.1 事务性工作多,工作内容界定不明显;学生多元化,工作要求高

作为高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不仅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承担着繁重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同时,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延续性和无边界性,经常需要在正常上班时间外加班处理大量的学生事务工作,这对辅导员的统筹协调能力要求较高。与男性辅导员相比,女辅导员多偏重于感性思维,其细腻的情感思维更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但是,当复杂的工作来临时,女辅导员往往缺乏男性辅导员的统筹帷幄和果断决策的能力,易在工作中顾此失彼,影响工作成效。

此外,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与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思想复杂,个性鲜明,社会化严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面对突发事件,女辅导员往往缺乏自信,掌控能力不强,无法做到临危不乱,更多地显出焦虑情绪,甚至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1.2 传统性别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束缚

当前阶段,传统性别文化对两性社会角色认同和行为期待的不平等,也对高校女辅导员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辅导员队伍日趋年轻化,女性辅导员往往面临着新的家庭角色的适应期。对于现阶段为数众多的年轻女辅导员来说,刚参加工作的几年在此方面最是考验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女大学生到青年女教师,再到妻子、母亲,女辅导员不得不接受自身角色的极大转变,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除了不断增加她们肩膀上的责任外,不可避免地对她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受传统观念影响,她们不仅要承担和男辅导员同样的事业压力,做好学校里的本职工作,同样也要求她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家庭上,赡养老人、教育子女和从事家务劳动。在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双重压力下,高校女辅导员更容易身心疲惫,如果长时间无法调节情绪状态,于身心不利。

1.3 个人成长的压力

一方面,女辅导员在专业化、专家化的要求下步履维艰。目前,我国高校选聘辅导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反映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的同时,也说明辅导员的竞争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让自己在工作领域内更加突出,女辅导员在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参加各类培训,考取各项证书,提高学历,,职位晋升,处理人际关系,创新开展学生工作等,否则无法适应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而实际情况却是,多数辅导员入职前专业方向五花八门,入职后发展方向不明确。再加上平时被日常事务性工作占据大量时间,很难静下心来进行论文的撰写和科学研究,也没办法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而对于女辅导员来说,走职业化、专家化之路,就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另一方面,女辅导员个人晋升意愿很难实现。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流动性越来越小,院系学工口的领导岗位少之又少,因此从辅导员岗位转岗或是晋升特别困难,对于女辅导员尤其如此。面对有限的机会,管理层更多的是考虑辅导员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工作时间,在这些方面,女辅导员相比男辅导员有着不可弥补的差距,尤其是年轻女辅导员的漫漫产假更是断送她们升迁的重要“凶手”。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渺茫的希望,女辅导员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长期得不到工作的满足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倦怠情绪和压力。

2 对策分析

高校女辅导员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是内外因共同影响的结果。要缓解这一压力,既需要高校、社会和家庭给予支持和帮助,也需要女辅导员自身努力。

2.1 高校

学校应加强人文关怀,提供有效的管理支持方式。在建立评价考核机制之前首先要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范围,通过建立学生事务中心等方式把部分上传下达的事务性工作由专门培训过的学生团体来负责,从而既达到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降低了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强度,使辅导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评价机制则应充分考虑女辅导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情况,各项考核指标务必做到公平、公正,为女辅导员营造舒适的工作氛围,并给以她们进取的动力和希望。整个考核也应注重过程化评价,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辅导员,在对辅导员的付出给予及时肯定的同时,也能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达到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目的。

此外,对女辅导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如重视女辅导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促进她们积极释放工作压力;建立健全的辅导员心理干预机制,有效的开展心理咨询;提供专项培训机会,让女辅导员了解和掌握情绪管理和调节的方法及策略,在不良情绪出现时,能利用已有知识改善自己的情绪,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通过实行辅导员岗位轮换、外出挂职锻炼、兄弟院校学习等制度,优化女辅导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帮助她们更好的自我成长。成立辅导员协会,为辅导员搭建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让辅导员能够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共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既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很好地缓解辅导员的不良情绪。

2.2 社会

社会作为监督者角色,应该给予较宽容的评价系统,提供更多社会支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地位。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辅导员在高校育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升辅导员工作乐趣感和职业满意感,增强其职业自豪感以及认同感。

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有义务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内的表现和应付的职责,也应该尽可能地了解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内容和权责。在此基础上,不应一味地苛求和责难辅导员,把所有问题和责任全部推给辅导员,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承担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对错。同时,还要对辅导员表示足够的尊重,不能随意拿辅导员撒气,也尽可能地为辅导员保留充足的校外休息时间和私人空间,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2.3 家庭

家庭作为女辅导员的坚强后盾,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让女辅导员能够安心工作,调整心态适应好各类角色,达到良性循环,最终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游刃有余。在此方面,学校工会也可适当做些努力,如邀请女辅导员家属进行座谈、去女辅导员家中慰问访谈等,一来帮助辅导员家属深入了解和体谅她们的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从而促进家庭关系和谐;二来可以酌情帮忙解决女辅导员家中的困难,为她们安心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2.4 个人

在纷繁的工作中有效缓解自身压力,除了依靠上述外在环境的支持外,更多的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来实现。

2.4.1 营造积极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女辅导员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应对岗位的特殊性有清醒的认识,学会分清压力来源,营造积极的心态,乐观面对工作。同时,应及时体察自己的情绪,丰富自己的情绪管理经验,学会不断给自己减压,让不良的情绪得到有效释放,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善于从学生的小小进步中体会到快乐。此外,还应当提高自身对工作压力的承受力,寻求生活与工作间的平衡点。

2.4.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女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地扩大人际交往,形成各种层次的朋友圈,学会与身边的人交流思想、情感,增进相互间的沟通理解,使心中的烦恼和苦闷及时得到排解。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从中得到收获,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充实惬意。

2.4.3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业务水平

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所带学生的特点,善于从各项工作中积累总结,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并锻炼自己从多角度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管理时间,让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2.4.4 细化角色任务,增强自我满足感

人的精力有限,作为女性辅导员,更是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状态确定各时期的侧重点,合理规划安排,细化角色任务,制定具体可施行的小目标,既减少因时间、精力有限等引起的冲突,也避免大目标带来的无成就感和焦虑感,并能经常保持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和平衡。

2.4.5 明确个人定位,完善职业规划,提升科研水平,形成职业自信

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女辅导员首先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多个职业目标。在熟悉学生各项事务工作和管理流程后,在丰富深化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尝试多元化的发展,确定最终发展方向。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及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调整,并总结经验教训,当既定职业发展目标与当前岗位实际情况冲突时,合理调整当前与未来职业需求的关系,根据个人的理想合理分析,不断修正不适合的职业发展目标。

3 结语

集教育、服务、管理、研究四者于一身的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平凡而高尚的人生事业。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作为高校辅导员重要组成部分的女辅导员,更应当要尽可能地克服自身性别、家庭等方面的问题,突破外界对于传统女性的认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增强自身素养,多学习,多交流,尽快地转变原有思想,提高对自身的认识,既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上进心,又要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扮演好各类角色,活出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黄文静.新时期高校女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9):112-115.

[2] 张岩.浅谈高校女辅导员面临的出路问题[J].师资建设研究,2013(18):345-346.

[3] 董鹏,郑慧敏,崔风涛,等.我国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实证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4):91-98.

上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思路探讨 下一篇:浅析国有企业财务的分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