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语文课堂的美

时间:2022-09-09 05:21:12

享受语文课堂的美

【摘要】在课堂上,老师要紧扣“美的对象——美的特征——写美的方式——写美的目的——我们的借鉴”方向,在审美导向中让学生主动地读美、审美,从而学会创美。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造美;处处美,享受美

我喜欢读这样的句子:“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飘过。”此时,我仿佛站在江南水乡的小桥上,享受着那份静谧,陶醉其中,是啊,语文的美无处不在,尤其是写景的文章,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把这种美传播开去,让学生来享受。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堂的美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美

我说的美指教师的穿着打扮要得体,也要时尚些,每天穿得精精神神的,自己觉得舒服,站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也顺眼,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品质美,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生命体,而不是认知体,如同是自己的朋友一般去尊重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可亲近的大哥哥、大姐姐。

二、导语美

“清晨醒来,你会听到啾啾的鸟叫声,潺潺的流水声,走出门去你还会看到满山满坡的小野花,蓝的、白的、紫的、蝴蝶在花中飞舞。”说到这儿,你会看到下面一双双眼睛亮了起来,他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来自山间的清新自然的气息。这是在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设计的导语。刚刚一上课,我就打开了录音机,里面放出了优美的音乐,仔细听,还会听到哒哒的马蹄声,伴着乐声开始学习《草原》。

为了传播美,我营造了一种美的情景,美的氛围。用美好的情感来抓住学生的心灵,使其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热情从事语文学习和思考。正如心理学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还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并享受愉悦美。

语文课的导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也可以是一幅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游戏。

三、品味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有这样的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抽出”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新枝不知不觉间、突然地长出来,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精美的词句,自然能使他们尝到美味佳肴。

文章美的语言主要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可以陶冶思想情感,进行审美培养。语文教学“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因此,要充分体会课文的美感,就要咬文嚼字,把蕴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都体会出来。教学中,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能创设联想情境,从而体会语言的魅力。

四、诵读美

在课堂上,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觉得就是一种享受。朗读不仅仅限于朗读的技巧,更多的是对情境的活化和体悟。请看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片段;

师:冬天的小兴安岭为什么吸引你?生:我喜欢小松鼠,小松鼠真可爱。

师:你从哪里读出它的可爱呢?生:(读写小松鼠的句子)我觉得松鼠像人一样散步,而且是在枝头上散步,很好玩。

师:这么优哉游哉的散步,一定有趣极了。你再读读。(生有感情再读句子。)

在这样的朗读情境里,孩子们真可谓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小兴安岭,好像看到了小松鼠在枝头嬉戏的可爱调皮劲儿。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而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让自己得到了美的熏陶。

大体说来,情感低沉、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而激昂、热情的文字,宜采取集体朗读,从而体会文章的奔放美。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紧抓情感这条线,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五、视觉美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意境优美,以生动的语句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教学中,当学生读到“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时,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像中的武夷山的水是什么样子?之后出示武夷山水的课件,再配上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学生看看美美的画面,听着音乐,小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感,是啊,多媒体教学,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文本和画面之间搭建一条理解的桥梁,使文本与画面之间能一一对应。以美为意境,让我们选择“美”的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让语文课堂美起来,从而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热情地创造美,在美的世界中倘徉,在美的环境中成长,最终达到教学完美境界。

上一篇:刍议高中体育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 下一篇: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