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持续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途径

时间:2022-09-09 02:02:14

探讨持续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途径

[摘要]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年产粮食15万t以上,粮食产值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本人通过多年来的调查分析,系统提出了持续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途径,实现粮食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六大目标,在此发表浅见,请同行不吝赐教。

[关键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途径探讨

一、落实各级责任,提高安全意识

由于战争和灾害,可以说全球性的缺粮仍是个现实。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口,十三亿多人吃饭可谓天大之事,重视粮食生产安全这根弦决不能松,应警钟长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消费水平和结构发生变化,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粮食生产仍然面临持续增加的巨大压力。粮食生产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因此粮食生产不能完全市场化,仍要依靠政府落实责任和强农惠民政策。除了年初逐级签订粮食安全目标责任书,关键平时要加强对责任书的督促检查,使各级责任书真正成为粮食安全的“军令状”,更主要的是要动真格强化工作考核奖惩力度,使各级领导粮食安全意识人心入脑,自觉落实粮食补助政策,确保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严格耕地保护,保障生产资源

粮食生产的基础是耕地,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切实保护好耕地,要坚决按照《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切实依法保护耕地,严格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采取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同时,严格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种植多年生的作物、建设永久性的生产设施,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现有粮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做到高度重视保护十分有限的耕地资源。充分提高现有耕地的地力,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地力水平,平衡土壤养分为核心,组织指导标准农田地力培育工作。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培肥、增厚耕作层等措施,加强标准农田地力监测与管理,建立区域标准农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升标准农田地力等级,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营

从目前土地资源来看,一是耕地分散,每户一小块,广泛分散在众多农户手中;二是土地闲置浪费,许多农民放弃发展粮食生产进城打工,出现季节性“抛荒”现象,大大降低了耕地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当前的政策环境和粮食生产现状,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加快土地流转,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和规范运作的粮油专业合作社。建议政府及涉农部门多为他们创造有利的经营条件、优化他们的经营环境,做好粮食生产的各项服务工作。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通过增强农民土地流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减少大户承包土地的阻力,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各项扶持政策向种植大户倾斜。建议国家除了继续较大幅度提高种粮大户和规范运作的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补贴力度外,还可以为规模种粮大户和合作社提供低价化肥、贴息或低息贷款,以缓解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压力,鼓励和扶持种粮大户、粮油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效益。

四、加大支农力度,提高粮食产量

一是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力度。整合农业、水利和农业综合开发的资源,集中开展田间水利设施、机耕道路、修建晒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培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集技术培训、育秧、农资配送、统防统治、稻谷烘干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中心,为粮食生产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降低农民的种粮成本。通过粮食功能区建设,把专门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固定下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是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政府对良种繁育要有一定的保证基金,确保种子安全。同时,应建立粮食作物种子救灾储备制度,确保种子供应,减少因灾损失。

三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积极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努力实现水稻产量的新突破,对高产创建业绩突出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是开展水稻高产示范竞赛活动。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兴粮为支撑,坚持产量与品质并重,有组织、有重点地建设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在示范方内安排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努力提高示范方的产量,对成绩突出的农户和责任农技员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强化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技推广机构是各项农业生产技术引进、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的主体,是把适用农业增产技术送入千家万户的载体,在农业科技进步和普及推广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要落实政策,保持从事粮食生产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给他们创造相应的工作条件,切实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政府在机构改革中要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稳定,做到编制、人员、经费到位,能正常开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农业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以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效率为己任,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进一步研究深化轻型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过程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把以良种推广、优化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管理技术组装起来,取得集成效应,提高技术到位率。抓好农技110和农民信箱等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网络和电视媒体加快信息传送。同时,抓好农资监管,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六、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

每年引进2~3个水稻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根据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明确主推技术:一是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包括旱育秧、直播、抛秧、强化栽培、稻鸭共育和单季晚稻“五改”技术;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四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工作,积极举办科技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和广播会;通过农技110服务网络,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帮助农民解决粮食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发放技术手册、技术挂图、技术卡片、技术资料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对粮农进行技术指导。农技推广部门要把计划扩大示范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优先在示范片中组织实施,通过示范展示,把新品种、新技术辐射推广到千家万户,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和水平。

上一篇:浅析玉米种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下一篇:辽宁省玉米生产水平提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