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金融人才新需求与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09 12:40:34

应用型金融人才新需求与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摘 要:“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这必将为高校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提供巨大的需求空间。金融发展趋势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之一,必须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双语教学;金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0-0071-02

应用型人才更强调的是在理论规范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和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十二五”期间金融发展趋势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具有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从培养人才目标出发进行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一、金融业发展趋势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新需求

(一)对外开放空间增大,急需全球视野的金融人才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2012年11月2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要“主动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金融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金融业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对金融人才的对外交流能力和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批既了解本土经营又有全球化经营眼光的金融人才[1]。

(二)混业经营日益明显,急需全能的金融人才

目前我国金融业出现了事实上的混业经营,银保、银证合作更加紧密,金融业务融合渗透速度加快,一大批金融控股公司应运而生,如光大、中信、平安等集团有限公司,拥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期货等种类齐全的金融业务。这一趋势相应地需要懂得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知识的全能型人才。

(三)电子化、信息化,急需复合型的金融人才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和飞速发展,如自动柜员机(ATM)、销售终端机(POS)、网络银行等新型产品或服务的出现。随着金融电子化进程的加剧,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也要求从业人员适应快节奏,在较短时间内能熟练掌握多种技能,既要有金融专业技术也要精通网络和计算机。

(四)金融业竞争加剧,急需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

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着力促进金融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为根本目的,鼓励和加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通过调整监管者功能定位、发展机构投资者和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创新”。可以看出,金融业越来越需要创新、变革,新产品开发和研发类人才成为竞争焦点[2]。

(五)个性化服务趋势,急需高端的金融人才

金融机构为了争夺优质客户,抢占市场,开始根据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进行细分市场,向特定目标群体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私人银行在中国也就悄然兴起。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集团举办的2012年全球私人银行奖项颁奖晚会上,招商银行再一次荣获“中国最佳私人银行”大奖。个性化服务尤其是私人银行业务所需人才必须具备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投资,了解资产管理,并有独到的眼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服务特定的客户。

(六)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急需高技能的金融人才

2011 年末,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已达到12.8 万亿元。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金融人才,而目前,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一线就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不高,缺少扎实的业务知识,管理人员的素质也不尽如人意,成为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障碍。

二、双语教学对应用型金融人才新需求的意义

应用型金融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理论基础、熟悉金融法规政策、掌握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具备很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一线岗位,如资金交易和资产管理岗位、风险管理和控制岗位、基金销售岗位、金融营销岗位等。因此,金融学院的学生要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基本理论素养和潜质的挖掘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趋势对高技能、全球视野、高端金融人才的需求增大,尤其是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金融人才的对外交流能力和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英语交流能力,既了解本国金融法规政策和市场运行机制又了解国际金融市场,既有本土情怀又要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双语教学模式无疑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国外金融知识的前沿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又能更好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如何利用双语教学更好地为金融业培养高质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求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和设计、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

三、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开设了金融营销、国际银行管理、国际支付结算、金融市场学和公司财务等双语课程。虽然达到了教育部的考核指标,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过程由“教”与“学”两个环节构成,缺一不可。在双语教学改革中,以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从教师、教学、学生以及学院四个方面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见图1)。

图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双语教学改革环节

(一)双语课程体系设置与教材选择要突出实践性

设计和选择双语教学课程时应该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课程的适应性、学生知识体系的连贯性等。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大一下学期开设金融英语课程,为后续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大二和大三每学期都可开设一门双语课,而大四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考研等,没有充足的精力学习双语课程,不宜开设。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因此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应该选择微观金融方面的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比如国际结算、银行经营与管理、公司财务、保险理财等。

双语教材的选择要兼顾先进性和适宜性,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于国内教材,国外教材内容更新较快、信息量大、有大量的案例、实践性较强,但相对来说层次性不强,不易直接获得所需信息[3]。因此在采用国外教材影印版作为教材时,恰当地选择其中的重点章节。

(二)自愿选择、小班授课原则,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外语水平和意愿自愿选择,而不勉强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学生。这样可以调动自愿选择双语教学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且该部分学生的语言不成为障碍,能够更好地接受所授知识。为了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有更好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应该控制每个班的规模。试想一百多甚至两百的学生,如何能够保障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英语的机会就少,势必会抹杀积极性,影响教学内容的传递。

(三)引进国外教学理念,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不仅仅是引进外文教材,更重要的是国外教学理念的输入。国外教师在课堂上仅介绍基础理论和知识点,更多的是通过师生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自学。学生接触外文教材对大量的专业术语普遍感觉吃力,在双语教学中应该尝试运用“情景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形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不仅教师提供案例,也可由学生自行编制案例,在编制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关键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尽量运用英语进行课堂发言和讨论,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建设师资队伍,建立激励机制

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工作的成败,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适当进行政策性扶持。一方面,应以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好的英语基础的教师为对象,开办学习班,或者组织其到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可安排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短期进修,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教师队伍[4]。另一方面,可以招聘一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能够更好地借鉴国外教学方式。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形成信息反馈渠道

双语教学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否则会抹杀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教师的评价不能过多地注重教学效果,应该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课前的准备、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课后辅导等。传统评价指标更多注重的是结果性评价,从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实践来看,用原有的评价指标双语教学得分普遍比其他学科要低得多,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对学生的评价也可采取多种形式,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的考核,比如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案例编制、实际模拟操作、陈述报告等进行考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英语的应用能力。另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出客观评价,加上学生在评价的表现,形成反馈机制,作为教师改进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戴小平.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特质与培养模式探讨[J].江

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3).

[2]王东升.金融业发展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J].浙江金

融,2008,(10).

[3]陈志祥.创新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

讨[J].教育与现代化,2010,(1).

[4]蒋玉洁,杜浩.基于应用型角度的金融人才培养研究

[J].中国轻工教育,2012,(5).

上一篇: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概念解读 下一篇:高校学生违纪状况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