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泼水节引发的感悟

时间:2022-09-09 12:36:21

校园泼水节引发的感悟

每年一度的十一学校泼水节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刻:操场上,水花飞溅,如瀑如雨,人人都成了落汤鸡,已经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只有欢快的笑声叫声在校园回荡……

泼水节,泼出的是水,带来的是亲密的关系、愉悦的情感,它给孩子们紧张忙碌的学校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2011届高中毕业典礼恰好安排在校园泼水节的第二天。按照惯例,有校长致词。于是,我选择了谈谈头一天泼水节的感悟,以此作为赠给即将离校的高三学子的礼物。

校园泼水节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既不需要多少器材,也没有太多活动规程,组织起来简单,活动起来热闹。泼水节一般安排在七月。这时,学校工作基本结束,天气适宜,师生思想上也比较放松。每次活动师生或以年级为单位,或由各年级同类社团成员参加,或与某些民间组织联袂举办,形式可由师生共同策划商定。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必须成立强有力的组委会,事先拿出周密的方案,特别是在工具的使用上要严格限定,以防酿成安全事故。对水温也要严格把控,活动之后能够让学生及时更换衣服等事宜都要事先考虑好,安排好。

我和大部分高三同学都参加了泼水节,我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几点心得。

首先是心态。既然参加泼水节,就应该以享受的心态接受同伴们的泼水。在开泼仪式上,我把自己泼出去的第一盆水定义为“幸运之水”,泼到谁,谁就会很幸运!我动员同学们把顶在头上防水的盆放下来,把穿在身上的雨衣脱下来,就是为了让大家敢于“直面”并乐意“享受”。我在这里借泼水节告诉大家的是,每一位同学都要直面人生。要直面人生的风霜雨雪,酸甜苦辣。直面任何泼来之水,视之为享受!

第二,勇敢的品质。难道你参加泼水节,还想“全身而退”?进场前就要抱定“必湿”之心,如果在泼水现场躲躲闪闪,肯定会处处被动,很难把握机会,也不易赢得成功。敢于湿,才能赢!

第三,工具的重要性。和水盆比起来,水枪显然没什么攻击力;而水盆的大小也决定着自己的实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才有大的能量。借此,我把工具引申为每位同学的专业能力,在未来的世界里,专业能力作为我们人生的工具,将决定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人生成就。最后,我把自己在游戏中饱受各位同学的“攻击”,理解为校长作为公众人物的必然“待遇”。我告诉学生,如果你准备进入公众视野,就应该有比常人更大的承受能力。一位公众人物不仅会面对鲜花和掌声。而且也会遇到冷嘲热讽甚至攻击和陷害。十一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既然是领军人物,就最有可能成为公众人物,公众人物要有稳定、健康的心态,这必然要求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多一些承受力。我们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收获人生财富,这是说教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效果。

我们举办校园泼水节除了让大家在酣畅淋漓的泼水游戏中释放心理压力,尽情放松、高兴之外,还想打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氛围!泼水节时很多老师放不下身段,总是“端架子”。有些老师躲躲闪闪地到了操场边上,学生们就不好意思去泼他们了。怎么办呢?每次泼水节的时候,首先把老师们请到主席台上,让每一位老师都端着一盆水,先泼向学生。“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样同学们就放开了,踊跃反击老师。泼水节拉近了师生们的心,使整个校园其乐融融。真正的教育一定是产生在平等的校园里面。如果师生间不平等,你就不能发现真实的学生。没有真实的学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所以营造平等的校园氛围至关重要。在我们的校园里,一直有一种从成人的视角、从教师的眼光判定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时候带有很大的欺骗性。许多时候,正是这种我们单方面认定的对学生的“热爱”和学生对我们的“尊敬”,伤害了孩子,也误导了老师。如果我们能够翻转过来,小心培植一种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当孩子们认为可以向老师交心的时候,教育才会变得真实。当学生在校园里被尊重、有选择的时候,他也就有了责任。假若人生是一枚硬币,正面是“选择”,背面一定有“责任”二字。当学生有了动力,有了“发动机”,学习就显得很快乐、很放松、很高效,成绩自然不会差。今天怎样对待学生。明天学生就会怎样对待别人。在我们这个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国度里,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承认校园是平等的。特别是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这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但是如果学生看不到这种平等,真实的教育就不会发生。让学生感受平等,让学生发现自己,让教育回归原点。

我在毕业典礼上的这次致词,其实是希望告诉同学们:我们应该随时从身边的事情寻找启发。学习可以在课堂里。但今后可能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在时时处处。

上一篇:找寻开启孩子心灵花园的钥匙 下一篇:校长:让学校赢在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