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嬗变

时间:2022-09-09 11:57:06

联姻:双赢的合作

“我们需要新的资金来改善我们的经营基础,我们也需要新的伙伴来帮助我们提升市场,而鸿海集团正是我们期待的最好的合作伙伴。”――奥田隆司(夏普公司常务董事)

在外界看来,“代工之王”入股“液晶之父”,标志着全球制造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制造正走向式微,然而真正熟悉鸿海的人知道,这于郭台铭而言,是“血汗工厂”盘桓于顶多年后的一次破局之战。

2012年,是夏普公司成立100周年,公司却必须为高达2900亿日元(约合223亿元人民币)的亏损额寻找解决方案。祸不单行,在苹果公司新版iPad宣告全球销售的两天前,夏普因为一则“苹果将选三星作为iPad液晶屏惟一供应商”的谣言,当日股价暴跌5%。

但这则谣言却令鸿海,在入股价格上取得了优势:仅以溢价11.11%的价格获得夏普股权。“入股夏普,对鸿海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标志性事件,郭董事长对此事非常看重,亲自前往日本签约。”3月29日,鸿海集团发言人邢治平说。

郭台铭在夏普陷入巨额亏损时出手,抄底之意不言而喻。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为此表示:“郭台铭同志又做了一桩巨划算的大买卖。”而业界则普遍认为,夏普与鸿海的资本联姻是一个非常互补的案例――夏普缺乏资金和市场、鸿海资金充裕缺乏材料。受合作消息利好的影响,近几日鸿海、夏普股票皆出现了大幅上涨。

借助夏普的力量来抗衡韩企在面板领域的垄断优势,这是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思量很久的想法。郭台铭曾在去年公开表示,鸿海正在与几家日本企业谈判合作协议,以试图削弱韩国三星电子和LG等企业在电子行业的市场主导地位。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鸿海展开了与夏普的合作。2011年7月两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液晶电视面板技术上展开合作,由夏普将广视角与高穿透率制程技术授权给富士康旗下面板厂新奇美,夏普也计划从鸿海旗下的新奇美购买32英寸及以上尺寸面板。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购买夏普股权,夏普还会向鸿海转让技术。因此,鸿海在代工苹果产品方面将有更强的优势,而不至被韩国公司获得全部订单。郭台铭旗下公司掌握面板技术后,就不再是纯粹代工,已经包括技术输出方面的业务,增加了更多的盈利点,并有了向苹果要求更多利润的砝码。

代工企业通过为品牌代工发展自己的品牌,有先例可循,三星就是典型例证。位居世界500强的鸿海一直缺乏底气,而拥有自己的品牌,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利器。

终结:廉价工厂时代

从有“台湾之光”美誉的蓝白拖鞋,到过去两年间风头无两的宏达电,台湾制造业的发展和壮大几乎就是亚洲当代经济史的缩影。如今,到了改头换面的时刻。

22年前富士康在深圳西乡开设了第一家只有百余人的工厂,名叫“富士康海洋精密计算机插件厂”。当时台湾工人的基本工资已超过每月2500元人民币,而内地的作业员则不到500元。郭台铭曾经很坦诚地谈到来内地设厂的原因:“在台湾请一个工程师的钱在内地可以请80个作业员!”

2008年夏末,深圳。龙华镇和观澜镇,50栋曾经住过数万名富士康员工的宿舍楼已是人去楼空。这家赫赫有名的“台资消费电子加工制造业航母”,正遭遇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衰退。在此之前,富士康经历连续三年的急速增长,曾经创下一周内新招8000人的公司最高纪录,并使旗下生产基地遍布国内16个城市。

2008年7月28日,富士康十大事业群主管和人力资源主管,收到了刚刚在台湾君悦酒店举行盛大婚礼的郭台铭签署的警示手谕。在这份手谕中,郭台铭直言“风暴已经来袭”。他要求旗下各事业群要在开源方面做到选对客户、选对产品,加强市场行销以扩 大市场占有率。更重要的是,他特别要求各事业群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严格执行节流策略,即人力冻结,扩厂冻结,提升效率,加强训练,改善提案,节省费用20%。最后,郭台铭还将节流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季度: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一年内完成20%的节流,每个季度降低费用5%。手谕的最后落款是郭台铭的英文签名。

8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富士康国际控股公布了2008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净利润1.42亿美元,同比大幅减少56.1%。该公司2007年净利润为7.214亿美元,2006年为7.18亿美元。与此同时,郭台铭掌控的鸿海集团旗下各上市公司表现也差强人意。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当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同比下降10%,建汉科技净利润下降46%。

2010年夏初,深圳。宝安区富士康科技园内,穿着红白蓝三色POLO衫的数万年轻人,构成了方圆五公里内最基本的视觉元素。没人知道围墙内的确切人数,即使是老板郭台铭。每天都有大量的员工离职,也有大量的新人进入。在这一年的1月23日至5月26日,富士康发生了令人胆寒而愤然的“十二跳”,对富士康“血汗工厂”和郭台铭管理风格的质疑铺天盖地而来。

尽管时间已过去两年,郭台铭和他的鸿海仍旧生活在“廉价工厂”的巨大阴影之下,不得不接受从消费者到工会、媒体、学者乃至政府的逐一检视。近日,美国非营利机构公平劳工协会(简称“FLA))报告称,富士康存在数十桩严重侵犯劳工权利的行为。苹果表态支持FLA的调查报告,富士康接受这一调查结果并表示要整改。

富士康是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商,过去两年为平息舆论对“血汗工厂”的抨击,已经连番大幅加薪,董事长郭台铭最近承诺将继续改善待遇的言论,则被视为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结束的宣言。“我们敢跟全世界,包括美国的工厂作比较!”郭台铭说。

谋变:去“苹果”化

鸿海希望能向上游发展,成为苹果的零部件供应商,这部分的利润将远高于代工。在协助苹果摆脱对三星依赖的同时,鸿海也有意摆脱对苹果的依赖。

自杀事件令这一蜚声中外的代工企业的形象遭受致命打击,舆论将之描绘为“通过压榨廉价劳动力而获取暴利”的“制造业怪兽”,西方消费者更因这一极端事件,开始重新评估富士康代工的像苹果iPhone这样的电子消费品真正的价值何在?

2012年3月28日,苹果CEO库克参观了位于郑州科技园的富士康工厂的iPhone生产线。与乔布斯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代工厂的态度不同,一直以来,库克与富士康的关系都颇为密切。2010年,富士康业绩下滑,时任苹果首席运营官库克特地飞赴深圳与郭台铭洽商,增加2%的代工费补贴。

“郭台铭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美德的强势领导人,一个值得信任的伙伴。他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通常在办公桌上吃三餐。没时间染头发、打高尔夫球或者去健身,他要用这些时间去思考五年计划。”库克曾如此评价郭台铭。

作为一家庞大的代工厂,鸿海最大的客户是苹果,它40%的订单来自于这个大客户,但替苹果公司代工的利润只有2%。值得注意的是,在鸿海的客户摩托罗拉走向颓势时,鸿海一度陷入危机,后来幸亏有苹果的崛起,其订单才得以补充。代工厂的命运总是跌宕起伏。

有观点认为,鸿海收购夏普股份意在“联日抗韩”,以对抗同样高度垂直整合的三星电子。“这不是单纯地说要跟谁(指三星)对抗,而是说台湾应该有更好的腹地和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果台湾的科技能够跟日本去结合的话,我相信,会不输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在四月初的博鳌论坛上郭台铭如是回应。

美国《商业周刊》认为,郭台铭在21世纪“制造业革命”中扮演的角色与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如出一辙。“正如福特当年发明汽车生产线一样,郭台铭在富士康建立了全套计算机设备生产线”。

但这一“令计算机装配得以轻松完成”的发明,在运转多年后再也不能为富士康带来更多生长空间,受困于低利润的郭台铭多次表示:“我们的利润只有2%。” 以iPad产品为例,iPad在中国组装的劳动力成本仅占2%左右,鸿海旗下富士康仅获益1.8%。

鸿海希望能向上游发展,成为苹果的零部件供应商,这部分的利润将远高于代工。有消息称,鸿海开始对上游芯片有所涉猎,在面板领域整合为台湾第一。在协助苹果摆脱对三星依赖的同时,鸿海也有意摆脱对苹果的依赖。

于是,谋变成了必然。除了收购夏普10%股权,郭台铭还转战房地产行业,在国内多个城市拿地建房。据报道,今年3月11日,富士康科技集团赛博国际控股已经与长春市政府签订合作意向合同,计划投资76亿元打造长春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名称就是“玉山新天地”。

早在2005年,富士康便开始布局地产版图,旗下的香港轩盛投资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介绍中显示,该公司目前已取得位于深圳、上海、武汉、成都、廊坊等国内重点城市的土地拟开发项目。

而在入股夏普之前,鸿海集团先一步涉足了光电产业。去年鸿海在江苏盐城成立富昱能源科技(阜宁)有限公司,初步投资为3000万美元,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此前,郭台铭还与国内最大的多晶硅企业保利协鑫合资成立了大同新能源项目,计划投资900亿元,两个项目加起来,郭台铭计划在内地光伏领域投资超过千亿元。

如上种种,“代工王”郭台铭的谋变之心,昭然若揭。

上一篇:王禹:给刘谦的奖,我不想要 下一篇:“打工皇帝”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