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09 11:32:11

环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摘要:地处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位置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是指由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钦州、防城港市及南宁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为主组成的经济区,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区域。加快环北部湾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统筹区域经济,对于促进北部湾地区崛起、拓展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合作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金融业的发展又将对环北部湾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支持作用。

关键词:环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竞争力;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118-03

一、金融竞争力的概念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的观点, 作为区域竞争力概念的子概念,区域金融竞争力表现为某一个区域所拥有的、可以控制的或者可以利用的金融资源的数量,获得的便利性、获得的成本以及区域金融产业的发展状况,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金融人才的竞争力,以及其制度环境因素和开放程度等;它充分体现了在区域发展的框架内,代表性区域在金融资源吸纳、配置过程中的突出优势。当然,它同样需要通过区域最终所实现的金融项目的价值收益来衡量。

二、金融竞争力的分析方法

目前,对于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定性分析与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方法,不同的研究者有各自不同的方法。本文主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环北部湾的金融竞争力进行分析。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来的,现已成为战略管理的一种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SWOT分析法,就是对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客观的识别评价,据此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它通过对区域金融主体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来判断金融主体的实力,通过对金融主体所处的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来判断环境的吸引力。

优势和劣势是金融主体的自身因素,机会和威胁是金融主体面临的对外因素。优势是指金融主体的能力与资源能力较对方强的地方,劣势是指金融主体的能力不如他人的地方,他们有明显的针对性。机会与威胁是指金融主体面临环境中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一种变动趋势或事件,如果这种趋势或事件对金融主体的活动有利,则是一种机会,反之则是一种威胁。SWOT分析法不仅能给出一个对区域金融战略地位的比较清晰、全面、系统的判断,而且也为制定提升区域金融竞争力、发展区域金融的战略提供了一个直接的思路。

三、环北部湾金融竞争力的SWOT分析

运用SWOT分析法,对环北部湾金融竞争力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优势分析

(1)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经济金融相关政策支持。由于多层次多领域的区域合作圈层在广西实现重叠,使得环北部湾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凸显,拥有沿海、沿边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多项优惠政策。2005年12月,广西首府南宁市获中国银监会批准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为外资银行在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开辟了绿色通道,鼓励外资银行在南宁这样的西部省会(首府)城市设立分行,开展业务,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其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的申请。这些优惠政策为环北部湾地区的金融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3)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环北部湾的金融生态环境已有所改善。一是法律环境逐步好转。随着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司法效率的不断提高,金融机构案件执行率有所提高。二是政府金融意识不断增强。在出台地方投融资政策、土地开发利用政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诸多政府行为中都考虑和维护了金融部门的利益,减少了对金融的直接干预。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推进。2006年,广西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广西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人民银行加大了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力度,并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企业和个人融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四是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初步建立。由广西区政府金融办牵头,组织“一行三局”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经济和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4)良好的产业合作优势。环北部湾经济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拥有沿海、沿边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满足加快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转移已成为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5)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环北部湾经济区基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可以加快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特别是在加强与越南全面经济贸易合作以及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这些都将为环北部湾金融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力的支撑。

2.劣势分析

(1)经济区内僵化的行政区划,不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一样,由于受历史因素影响,广西区内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的行政区划色彩颇浓,所形成的“区划壁垒”使得各种金融资源被严格限制在一定的行政区划范围之内,阻碍了区域金融合作和区域经济的整合和提升,市场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金融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2)信贷结构失衡,贷款呈现长期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短期贷款与长期贷款结构失衡。广西区内的银行偏重于支持中长期的投资需求,压缩了短期贷款的投放,而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当前生产,短期贷款投放的不足必然导致对企业正常流动资金投放的减少,使企业流动资金偏紧,同时贷款的长期化也会给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带来负面影响。二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十五”时期,广西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非常有限,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也使风险过度向银行部门集中。三是从市场的服务层次结构看,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缺乏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组织。(3)金融业总体规模偏小,发展的稳定性较差。从金融机构的设立看,没有一家跨区域的金融机构将总部、数据中心或结算中心设在该区域,外资、合资的金融机构也不多,著名的大银行则更少。从金融机构的规模上看,中小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发展缓慢;证券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市场品种比较单一;资本市场实力不够,支持经济发展能力有限。截至2007年7月,全国已有上市公司1 500家,广西的上市公司只有22家,仅占1.47%,在全国32个省市中排第27位,上市企业的数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金融工具单一,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如金融租赁、个人理财及其他业务创新等均属空白等,与广西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从增速上看,“十五”时期,广西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其中2003年增长速度最高,高达82.3%,2005年只增长10.6%,高低相差71.7个百分点,发展稳定性不强。(4)金融市场层次低,服务功能不完善。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应该包括货币、资本、保险、外汇、黄金、期货等市场。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广西没有一家全国性的金融市场,区域性市场作用不明显,服务范围不广,功能不完善,难以形成聚集和辐射效用。(5)金融专业人才数量少,整体素质不高。

3.机会分析

(1)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都对这一区域的开发开放工作做出明确指示,经国务院批准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将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纳入重点经济区,研究采取综合措施推进这一区域加速发展。(2)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十一五”期间,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WTO框架下的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为环北部湾合作引进境外银行、证券公司、投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了政策基础。(3)优良的天然地理位置。环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以及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中国西部唯一兼有海路和陆路两大对外通道的地区,也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基地。(4)“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一轴两翼”是指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形成形似英文字母“M”的大格局。提出和实施这一战略,将形成一个太平洋西岸新兴的经济增长带,将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内涵,促进东亚整体合作的深入发展。(5)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效应。

4.威胁分析

(1)国家的相关配套政策还处于研究规划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中央将继续坚持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不减弱。但许多相关的配套政策还处于研究规划阶段,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区金融发展的需要。(2)广西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发展势头迅猛。从国内看,东有广东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火车头的趋势,西有大西南地区云南、贵州等省市加快发展的势头,北有湖南、湖北等地区的迅速崛起。从周边国家和地区看,东盟国家特别是越南的发展势头迅猛,竞争压力日益加剧。(3)广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近几年,广西经济总体上在快速增长,但结构上很不平衡。据统计,2004年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地累计新增贷款就占全自治区贷款增量的71.06%。自1999年以来,广西区内金融机构从县域撤并的营业网点多达2029个,其中四大行县域网点降幅达51.64%。不理想的经济环境加剧了信贷资金流向的不平衡,制约了广西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和优化,也不利于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

四、环北部湾金融竞争力的SWOT战略矩阵

SWOT分析是将分析对象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其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着眼于分析对象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可能影响上。但是,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具有不同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对象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却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利用SWOT分析工具进行战略设计时有必要将内外部条件加以组合。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SWOT战略矩阵包含四大战略:利用机会发挥优势战略(S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战略(WO战略)、发挥优势克服威胁战略(ST战略)和规避威胁减轻劣势战略(WT战略)。下表就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有关环北部湾金融竞争力的SWOT战略矩阵。

参考文献:

[1]曹玉书.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剖析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J].中国投资,2007,(5).

[2]胡均民.区域创新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培育[J].当代广西,2006,(9).

[3]苏辛.探讨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金融支持问题[J].学术论坛,2007,(1).

[4]张贤文,张中华.环北部湾发展重化工港口经济的SWOT分析[J].中国港口,2006,(4).

[5]唐琮沅,刘庆龙,景保峰.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体系的探索[J].物流技术,2007,(11).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gional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conomic Zone in Beibu Gulf Rim (Guangxi)

CHEN Xin1,2,LI Xiao-chen2,JIANG Qun-xin3

(1.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430060, China;

2.Business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3.Guilin Branch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Guilin541001, China)

Abstract:The economic zone of Guangxi Beibu Gulf Rim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economic circle of the Beibu Gulf Rim refers to the economic zone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coastal areas of Guangxi――Beihai, Qinzhou, Fangchenggang,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Nanning City. It is the only region that linked with the ASEAN land and sea.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promoting the rise of Beibu Gulf region, expanding the foreign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and pushing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to speed up the reg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Beibu Gulf Rim, to realize the mutual economic advantages, to plan the regional economy as a who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uppor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Beibu Gulf Rim.

Key words: economic zone of beibu gulf rim;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approach of SWOT analysis[责任编辑 吴明宇]

上一篇:基于ARMA的粮食产量模型的构建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工业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