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发展,考虑可实施性

时间:2022-09-09 10:24:45

立足发展,考虑可实施性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1941年,是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发展成为贵州省规模最大的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百佳医院 医院编制床位2000床,总用地面积108000m2,院区环境优美,是市区医院中难得的“宝地”。医院总建筑面积110000m2,主要由门诊楼、急诊大楼、外科大楼、内科楼、康复楼、影像楼、行政楼等楼宇组成。

改扩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就诊人数的大量增加,医院现有基础设施已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医疗用地十分紧张

医院床均用地面积54m2,仅达到国家标准的50%。医院地处贵阳市中心区,用地已无法向外扩展,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医疗用房严重不足

医院床均建筑面积59m2,仅为国家建设标准的52%。由于医疗用房和设施严重不足,加之近年来就医人数不断增长,病床使用率已高达150%,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

*医院功能分区和流程混乱

由于医院建设缺乏完整规划指导,长期以来采用见缝插针方式进行建设,导致功能分区混乱、医疗流线不合理。

*建筑物陈旧落后,部分建筑已超过使用年限

医院除外科大楼、急诊大楼、门诊楼、行政楼、康复楼、影像楼而外,其余建筑均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特别是内科楼已使用近60年,早已超出使用年限,急需拆除重建。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医疗用房严重不足和功能分区以及流程混乱是困扰医院的最大问题,同时内科楼的拆除重建已迫在眉睫。至于用地紧张的矛盾,由于院址现阶段无法扩张,只能待将来与政府协商解决。为解决上述矛盾,适应医院快速发展,在原址进行改扩建已显得尤为迫切。

工程规划合理,可操作性强

对医院未来发展目标和现阶段矛盾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与院方交流研究,设计中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明确分区、理顺流程、建筑化零为整、保留中心庭院形成花园式医院”的改扩建原则。规划既要着眼于医院的长期发展,又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分期建设的可实施性。在改扩建之前必须要完成总体规划,使改扩建工程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为彻底解决医院分区混乱这一顽疾,在总体规划中将东区设计为医疗区,而西区则为紧急救援中心和教学、科研、培训区以及家属住宅区,这样不仅使医疗区各部门联系得以加强,同时医疗区与其他功能区也实现了合理分区。

东区:在拆除食堂、单身宿舍、护校、内科楼用地上新建内科住院综合楼,在拆除东区北面原住宅和学院教学楼用地上新建门诊综合楼和医技综合楼,从而使医疗区形成门诊、医技居中,内外科病房楼分别在两翼的合理布局和顺畅流线。

西区:现有门诊楼保留并改造为教学科研楼,解决医院教学科研用房不足问题。急诊大楼由于功能设施齐备(含急诊、急救、医技、住院等功能),仍保留作急诊大楼。若未来医院用地得以扩充,可考虑将急诊移至东面医疗区内,进一步优化医疗区规划布局。西区多层住宅拆除后用地上新建高层住宅,解决院区内所有住宅的拆迁安置问题,不仅可为医院留出宝贵的医疗用地,还可实现家属住宅区与其他区域的分离,可谓一举两得。

*明确分区,建筑化零为整

新建门诊综合楼、医技综合楼、内科住院综合楼与原有外科大楼、影像楼、康复楼之间均采用架空连廊进行连接,加强门诊、医技、住院之间联系,大大缩短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往返距离,医院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保留中心庭院,形成花园式医院

原内科楼、中心实验室、肿瘤医院拆除后用地上新建地下机械停车库,车库屋面采用覆土绿化方式与医院原有绿化连为一体,形成12000m2中心景观绿化,所有主要医疗用房均围绕中心绿化布置,景观资源得以共享。

根据条件合理安排实施步骤

分期实施步骤根据总体规划并结合医院现状条件和使用需求而产生,整个改扩建工程将分为五个阶段来实施完成。

第一阶段:拆除食堂、单身宿舍、护校、内科楼,新建内科住院综合楼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5000m2,床位数810张,主要功能为病房和医技科室。之所以将修建内科住院综合楼作为医院改扩建工程的第一步来实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因素:首先,现有内科楼早已超出使用年限,急需拆除重建。

其次,现有内科楼占地面积20000m2,拆除后可为医院提供宝贵的建设用地。最后,拟建场地内原有建筑全为危房,现阶段除内科楼因病人无法安置而无法拆除外,其余建筑均可拆除,一期工程的主楼建设场地具备施工条件。

由于现阶段只有主楼具备施工条件,所以设计中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将一期工程又分成了前后两期来进行建设。前期在原食堂、护校拆除后的狭长地带上先修建主楼,后期待主楼建成,内科病房迁入后,再拆除原内科楼修建主楼范围以外的部分,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设。为减小后期施工对主楼使用上的影响,单体设计中在一层大厅的两个不同方向均设置了出入口,使后期封闭施工时患者和医护人员可从另一方向进出大楼。另外所有设备主机房(包括消防设备用房)均设在主楼范围内,结构设伸缩缝将前后两期断开,确保后期施工时主楼可正常投入使用。

第二阶段:在一期工程南面,原内科楼已拆除的空地上新建内科住院综合楼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建筑面积41000m2,床位数480张,主要功能为儿妇病房、影像检查等医技科室。至此,医院七大基本项目内的医疗用房已达到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要求,医疗用房不足的矛盾得以极大的缓解,但医院仍缺少教学、科研、实习用房,而且医院功能分区和流程混乱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第三阶段:新建高层职工住宅楼。将西区住宅内职工进行过渡安置,拆除该区内的原职工住宅。在拆迁后用地上新建两栋共60000m2的高层职工住宅,解决东、西两区职工住宅共500户的回迁安置问题。

第四阶段:在拆除东区原住宅和学院教学楼用地上新建39000m2门诊综合楼和20000m2医技综合楼,并在新老建筑之间增设架空连廊,医院总规模达到290000m2。这一阶段实施完成后,长期困扰医院的建筑布局分散,医疗流线不畅问题将得以彻底解决。

第五阶段:将西区保留的门诊楼改造为教学科研楼,解决医院教学科研用房不足问题。

                  (责任编辑 许译心)

1~2.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一期工程规划图

3.平面布局图

4.总体规划图

5.分期改建图

张晋 赵军龙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一篇:模块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下一篇:提升地下空间的室内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