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2》谈电影翻译技巧

时间:2022-09-09 09:33:11

以《2012》谈电影翻译技巧

[摘要]灾难电影《2012》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人类在现代社会里的处境所面临的问题,其意义在于对全球生态问题的关注以及生态观的传达,人文精神上倡导重视生态和平以及强调平等共生的权利。这类带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多少涉及了一些令一般观众没有机会去了解的地域信息和科技研究等方面的知识领域,电影翻译则作为电影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载体,它不单纯作为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对原文起到二度创作的作用,内在含义是文化的传输和吸收的过程。本文以围绕科幻灾难片《2012》的电影翻译技巧分析并借鉴其优越之处这一主题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2012》;电影;翻译技巧;意译;大众化

一、电影字幕翻译的特征与理论

影视翻译具有五大特征:凝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字幕翻译具有短时存在性、语言融合性、空间局限性,也就是说字幕的翻译过程中具有文本性和质量性的限制与形式还需考虑到数量上的分装布局以及字幕在银幕上走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安排都有其特殊性,不能因为翻译者自身的个人情感状态对译文的根本要求随意处理。在影片里出现的人物对白的内容不能添加注解所以要做到浅显易懂,同时尽可能与该影片情感走向和文体语言风格保持一致,也就是保存影片中异国情调而不因为语言上的转换过程中而流失其原汁原味。

由施莱尔・马赫提出:“要么让作者靠近读者,要么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观点。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越发密切同时又要在其积极融合的过程中保证其基本精神内涵的完整性。故而影视翻译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法则:异化法保留了原文最自然的状态,随之也造成了幻想空间,观众对其不了解激发了智慧和想象力去试图理解其中的他类民族文化的内涵;归化法则把原文的文化集合为目标翻译语言文化日常的行为模式中去,避免文化的冲突,加强了观众的理解和跨文化的交流。根据影片的需求采取原对话的完整翻译或是删改其主要目的在于更易调动观众的情绪,使影片高潮迭起的戏剧效果加剧。

二、《2012》翻译技巧分析

影视翻译需要配音以及字幕声画同步,与其他文体翻译不同的是它具有特殊的翻译手段和方法,只要在保证对白译文能清晰表达原文的意义的基础之上,只要能令观众短时间内清楚明了原文大概意思和内涵,对原文稍作裁剪都是在允许范围之内。以下是针对《2012》影片翻译的技巧进行分析。

(一)片名的分析

金堤在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的概念后又加之进一步阐述,梳理为三项概念:接收概念、效果概念、对等概念,这三项概念强调对影片信息的概括以及接受者对此的理解和感受,主要精神和具体事实和意境氛围必须要达到对等关系,《2012》的原名“再见亚特兰蒂斯”,需要普及一下的是,亚特兰蒂斯是传说中曾经繁盛一时后又被灾难毁灭的城市,而2012曾被玛雅人预言是世纪更新换代人类灭亡上古文明复活的最后的日子,加之2012年以前种种环境灾难现象的扩大化和严重化更令人们在与影片同环境下把焦急于生态环境的情绪代入的心理。经过艺术处理和现实问题的渗透加工以及观众舆论效果更容易造成不同的反响和轰动,在翻译的过程中,“再见亚特兰蒂斯”这个携带强烈的西方文明味道的创词经过二度翻译转换成了《2012》,影片《2012》片名采用了意译法结合了当时玛雅人的预言末日危机在中国本土的影响以及融入了中国文化独有的意境,在二次创作改动后更容易激起观众的欣赏欲望,其片在片名上的翻译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影片的片名往往体现的是影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信息的传递,奠定了全片的感情基调,也作为制片商与观众首次沟通接触的第一窗口,加之人类的短期记忆是十分有限的,片名要简短并朗朗上口,才能使观众第一眼便记住。而片名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票房收入的高低,因此经过二次改造翻译后的片名必须具目的性和原则性,它体现了信息价值的原则、文化审美价值的原则以及商业价值性的考量。

影片的片名一般做三种翻译方法和技巧:音译法,就是根据发音将片名稍作改动,保留洋滋味;直译法,因为中西的语言规则不同,实际上是做不到一个不漏地翻译的,恰当的翻译能带来原文本身所强调的文化信息;意译法,丧失了源语的形态,根据本土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背景以及审美价值稍作改动,如果使用不恰当极容易曲解了源语原文本来的意思。

(二)专业名词的翻译

既然影片翻译与其他的文学翻译追求高规格的情感贯通不同,只讲究通俗流畅、简单易懂,那么专业名词也应该以通俗化和口语化的改造来迎接翻译的洗礼的观点是错误的,专业名词必须区别对待,一般会采用直接翻译、异化翻译等为保留其文化特性。科幻电影之所以与其他类型的电影分属不同区域,是因其通过视听说手段后所讲述刻画的内容都会涉及某个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并紧密相关,但常常科幻片里涉及的科学技术是在现有的科技无法达到但又在基础上做出了虚幻性的构思,而这些专业知识几乎是被编导特意借来表达影片的核心科技的理念。科技翻译工作者必须熟悉而且能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而不至于胡乱翻译令这部科幻片缺少甚至是扭曲了科学实际理论的参与,以至于对观片群众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而在影片《2012》中很多的自然景观和关于太阳系灾难以及地表出现的危机上更大程度实际地靠近现实生活,在考量世纪末日所带来气象变化时也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例如在片中出现的“It looks like the neutrinos coming from the Sun…have mutate din to anew kind of nu clear particle.”译文为:“好像是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已经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核粒子。”直接的翻译令观众及时掌握这些未解之谜的专业术语的说法,专业词汇的使用能拉近影片表现的实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影片的逼真性和消息具体化,易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和沉思。

(三)翻译影视对白的要求和应避免的问题

所以作为文学翻译的分支之一的影视翻译也需要再创造追求其艺术美,在影片《2012》中有许多再创造的影视翻译有个很成功的例子就能够体现出这一点,“I wish you could see what Im seeing people.I wish you could be here with me!”翻译成“希望你们能够看到,希望你和我同在这里!”这样的直接翻译使得震后感就少了许多,过于欧化,机械而盲目地照办原片的句式,而再次被翻译为“多希望你们能够亲眼目睹,多希望你们能够身临其境”时,赋予诗意后的句子里面激荡着疯狂奔向毁灭死亡的美感就像是飞向烈火中奋不顾身的飞蛾,这样的浓稠的撕裂情绪迸发更适合影片那个衣衫褴褛鬓发凌乱的男人的形象。强调二次改造的过程中的美感,当然并不是说任由译者的知识组建进行毫无章法的自由艺术发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避免误译和过度本土化,讲究不能太过于直白可以据情使用一定美感的辞藻,旨在透过剧情本身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理解再创造个性化、口语化语言,保留影片中文化内涵的意象美,同时还要根据目标语言文化的日常生活状态加以调和,而且再创造的内容基本只能是根据原文所表述提供的信息二度创造,不能令文中的意思脱离原文所解或是有较大幅度甚至是扭曲了原意的变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形神兼备。电影作为沟通和传播人类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它具有大众性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而作为输出情感的主体的影片对白则是影视作品中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承载主题思想、体现角色性格特征和发展铺设剧情以及作为剧中人物与观众进行情感、思想交流融合的最直接媒介的不可轻易取代的重要作用,影视翻译作为一门艺术体,也必须从三个角度文化、信息、美学方面考虑出发,旨在表现非本土语言影视剧的人文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它发挥着一个国家的观众与西方语言电影交流的纽带作用,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跨文化因素对影片翻译的制约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都大不一样,中国人追求辞藻的舒适性还有韵律节奏的协调性上都有不同追求。

(四)背景地域名称的翻译

影片《2012》包含了许多地域背景,如曼哈顿海滩和邱明谷、黄石公园等特殊地域环境的场景切换,影片中所描述的空间地点几乎辐射了整个地球,而仅仅通过158分钟便创造出远比电影时长超出许多的3年长时空的虚构时间空间。字幕的出现安插标注地域和所处的时间,灵活调动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而不会令观众因为影片所涉及的地理环境太多而产生繁杂混乱的想法,尽管闪现的速度快但是细致的程序化的翻译小细节能让观众短时间充分了解背景知识,增加了科幻影片的真实性和亲近感,其发挥作用是不能被忽略的,只有把握好小细节并进行认真的梳理工作才能令观众从头到尾完整而清晰地享受这场视听盛宴。

(五)后期配音的技巧分析

配音在保证译文准确、生动富有情感的基础上,争取在配音时长短频率节奏以及换气停顿甚至是口型等方面都尽可能和片中人物讲话时的神情还有口吻一致。如果只是简单翻译原文的意思,然后生搬硬套,极容易造成低水平的口不对音的情况,而这样明显的破绽只会令观众感觉很不自然对影片评价大打折扣,可以看到在影片《2012》中科幻结合的同时人物情感上的宣泄力度充足,可以说归功于其把口型话的技巧性发挥到了极致,人物情感对话自然流畅,甚至把破口大骂、极力压抑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尽可能保全人物说话的语气动态,在字幕表达不从充分的时候,观众可以从配音上得到情感上的填充补偿。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壮大,21世纪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和各国文化交流的频繁紧密,影视必将成为人类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科幻灾难大片《2012》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后期翻译处理上都可以说是一部制作极其优秀的作品,从它的翻译技巧可以体悟出,在处理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时,需介入本土语言拉近距离又该吸纳外来文化的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片名要深刻形象易记,字幕翻译则必须讲求简洁生动、清晰易懂,在形式取舍上必须结合原文中的语境、对语义要有一定程度的认知,通过意译、直译等翻译手法再创造,后期配音上更要注重对字幕的搭配性还有情绪以及画面上的统一,只有不断提高这几个方面的翻译水平和准确度,才可能尽量将影视作品最香最淳的一面尽善尽美地呈现给观众。

[参考文献]

[1] 叶长缨.电影对白配音翻译最佳关联的实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 王莹.从观众因素看影视翻译的标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6).

[3] 龚瑜行.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

[4] 何甫权.翻译应尽量保持原作风格――兼谈影视剧字幕翻译[J].科技信息,2009(24).

[5] 孙雪薇.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6] 于强.论电影的翻译[D].济南:山东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管艳郡(1986―),女,河南南阳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翻译、英美文学。

上一篇:香格里拉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索龙立... 下一篇:媒体速览 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