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生动感人

时间:2022-09-09 08:30:58

一、初悟细节,感受其妙

师:近来,翻阅同学们的作文和周记,喜忧参半。喜的是大都情感真挚而热烈,选材真实而独特,叙述完整而详细;忧的是平铺直叙居多,细节描写太少,不够生动感人。

我们来看一个成功运用细节描写打动人心的案例。1999年10月3日,贵州麻岭风景区,游人如织。忽然惊天一声巨响,一辆高速运行的缆车突然坠落,36名乘客中14位遇难。在惨不忍睹的现场,一位年仅两岁的小男孩却奇迹般地幸免于难。著名歌手韩红据此创作歌曲《天亮了》,请从歌词中找出让你感动的细节,与大家分享。

生:“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托”是动作描写,描绘了小男孩之所以重生的原因,是爸爸用他的双肩创造的奇迹。

师:这是实写,一个“托”字,让时间定格:在所有人慌乱而绝望的尖叫声中,在生与死的瞬间,他的父母却冷静地用他们坚实的双肩托起了孩子重生的希望。这就是细节。

生:“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这是一处景物描写,很美丽的背景中,后来却发生了如此悲痛的事件。我认为,这一处细节起着反衬的作用。

师:这是写景,如此美丽的秋天,却让他们生死相隔。谁不留恋这世界,然而一场灾难却无情地夺去了年轻父母的生命,唯留下这幼小的生命。此处的描写,让人黯然神伤!

生:“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这一处是想象中妈妈笑了的情节,烘托出孩子对母亲的依依不舍和对母亲的怀恋之情。在歌词结尾,也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师:这是虚写一笔,是含泪的微笑,是我们最美好的祝福。彼岸花开绚丽,却只能残忍地开在黄泉路上,花与叶生生世世不能相见。爸爸妈妈被黑暗、被死亡吞噬,留给孩子的是永远的思念和伤痛。虚实结合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词作者此时的感情。

师:形象留在脑海,情感受到冲击,内心感动不已,这就是细节的魅力。什么是细节?

【PPT】:细节(《现代汉语词典》):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细节(刘老师):是生活中人物、事物或环境的细微环节。

师:我们写作,就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是通过细节刻画,于平淡中见真情,于平凡中见伟大,于平常中见奇崛。

二、品读片段,学习手法

第一招: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抓住特征,细腻刻画。(学生笔记)

师:下面,我们来看几组材料,争取在期中考试中灵活运用。请先看第一组材料,是我班一个同学的作文片段,思考:可以在哪个地方添加细节,增添神韵?

【PPT】:只见他很艰难地穿过马路,买来几个苹果,递到我手上,我的眼泪流下来了,爸爸对我真是太好了。看着爸爸离开,我的眼泪又来了。

生:看着爸爸离开,我鼻子一酸,在我模糊的视线中,我又看到了父亲佝偻的背影。

师:这一处细节,构思较巧妙,描绘有味道。将画面定格在模糊视线中那佝偻的身影。

生:爸爸将那鲜红的苹果轻轻地放在我手心,仿佛很高兴的样子。我此时分明感受到:那苹果是那样的清新诱人,那样的可口香甜,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师:这一处细节,虚实相生。特别是后面的想象,侧面烘托出父亲深深的爱。还可以将父亲买苹果的过程详细描绘,效果就更好了。我们齐读下一则材料。

【PPT】: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生:老师,我发现这是动作描写。他连用了七个动词,抓住父亲肥胖的特点,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刻画得非常细腻,也表现出了“我”的感动之情。

师:同是买东西,朱自清用细节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为“我”买橘子的动作分解,历历在目;父亲越是艰难,却越要坚持,让多年后的“我”惭愧不已。

师:请沈云涛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片段,看他是如何描写细节,表现回家的感觉真好。

【PPT】: 我一进家门,就把音响开到最大,然后把CD放进去。顿时,我感觉房间在抖,吓得我连忙把声音调小。然后边去厕所,边脱衣服。没错,你没看错,就是边走边脱。脱了上衣,丢地上;脱了衬衫,丢地上;裤子,丢地上;脱鞋,丢地上……于是你就看到了一条“风景线”――我的衣服在地板上连成一条线。(沈云涛《回家的感觉真好》)

(全班笑声。)

师:大家为何要笑?他用了细节描写,虽然将回家后的自由与闲适描绘得淋漓尽致,但也将自己的随意和邋遢刻画得一览无遗。(大家笑声、掌声。)

生(沈云涛):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办了,我用正确的细节手法描绘了不正确的事。

师:太好了!能够自我反思和提升,这是写作的必经之路,也是做人的必经之路。

第二招:关注神态,再现情境;变换角度,增加层次。(学生笔记。)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组材料,这是一组对话,男女生角色分读。

【PPT】: A:“女儿,明天就要大考了,今晚就别看书了,喝了牛奶,早点睡吧!”

B:“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牛奶吗?”

A:“明天考试,你还是早些睡吧,否则明天会没精神的。”

B:“你别烦我了!害我书都看不进去了!”

师:这一段对话描写富有个性,请思考:我们还可以增添什么细节?

生:母亲轻轻地敲了敲房门,我一抬头,看见她端着一杯温热的牛奶,“女儿,明天就要大考了,今晚就别看书了,喝了牛奶,早点睡吧!”我心想时间这么紧,哪还有闲功夫喝牛奶,便不耐烦地回答道:“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牛奶吗?”母亲叹了一口气,爱怜地说道:“明天考试,你还是早些睡吧,否则明天会没精神的。”我正心烦着,便头也不抬,大声地说道:“你别烦我了!害我书都看不进去了!”母亲默默地走了出去,在关门的一刹那,我依稀看到她那失望的表情和落寞的眼神。(全班掌声。)

师:这么一添加,让我们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特别是最后一处细节刻画,让我们仿佛如临其境。细节之功,功不可没。

师:我班同学也不乏有高手,请看李文卿《这也是爱》的描写片段。师生分角色朗读。

【PPT】:“这次,数学考得太差了吧。”一句话打破了僵局。

“我,我太粗心了,时间也不够,就……”我小声嘀咕着。

“每次都粗心,你也太马虎了吧。时间不够?你理由挺多的嘛!”爸爸的声音逐渐变大。

“我……”我无话可说。

“你呀,数学差。上了初中可千万别偏科,数学也没少补啊!”爸爸接着说,“你也不笨吧,为什么数学差?肯定没有认真听讲。”

我无言以对,干脆沉默。

“太让我失望了。”爸爸说完便沉默了。

这句话深深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我不想说什么,也不打算说……

生:除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外,我觉得最后一句的“砸”字用得好,这一处细节描绘出了爸爸的严厉,也刻画出“我”此时的尴尬和内心的痛苦。

生:这里的细节描写还表现出了变化的层次:从开始的“嘀咕”到“无话可说”,再到沉默,再到最后的悲伤,这里的心理刻画很成功。

第三招:运用修辞, 画其神韵;类比联想,丰富内涵。(学生笔记)

师:我们再来齐读一则材料,看看我们还能悟出怎样的细节描写招数。

【PPT】: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手指粗短,手掌满布着老茧,掌纹密密麻麻、纵横交错,松树皮一般。一到冬天,手指头上还会出现一道道深深的口子。每当此时,母亲就会用创可贴把手指头裹起来,以减轻洗碗洗衣时的疼痛……

这还是我记忆中曾经白皙、修长、柔滑的那双手吗?

生:这一段细节描写,用母亲现在的手与原来的手进行对比,凸显了母亲手的变化,表现了母亲的日夜操劳,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爱意。

生:让我感动的是这一处细节:“母亲就会用创可贴把手指头裹起来”,接着劳动。

师:这一段细节描写想象与写实结合,表现出对儿女的深爱,以及对家庭的担当。

生:“手指粗短,手掌满布着老茧,掌纹密密麻麻、纵横交错,松树皮一般。”这一处细节太形象了,用了比喻手法,刻画出母亲手的特点,闭上眼睛,那双手仿佛就在眼前。

生:这一段细节描写,抓住特点,细腻描写。我们既看出了母亲手的沧桑,也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我觉得自己平常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母亲分担点忧愁。

师:好啊,你不仅点评作品,还点评作者;你不仅读出了作者,还读出了自己。

三、注重整体,综合运用

师:下面也是我班一个同学的作文片段,请综合运用今天所学习的方法,小试牛刀,看看可以在哪些地方添加细节,刻画人物,增添神韵?

1.【PPT】:妈妈确实有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唠叨之歌”。清晨时叫我快起床;吃早饭时要我多吃饭;刚想去上学,又叫我多加衣服;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见她的唠叨了,谁知她又在喊……晚饭时,妈妈又开始唠唠叨叨了。

生:可以在“清晨时叫我快起床”时添加:一大早,母亲总是捏着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小懒虫,快起来,太阳都晒在屁股上了。”然后笑盈盈地望着我。

师:运用了动作、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描写,特别是最后一处的细节,不仅抓住了母亲的唠叨,更刻画出了母亲对“我”的深爱之情。

生:吃早饭时,她又开始唠叨了:“多吃点,饿坏了怎么办?慢点吃,别噎着了……”

生:刚想去上学,妈妈又跑过来,递上一件衣服说:“快穿上,着凉了怎么办?”

生: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见唠叨了,谁知她又在喊:“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课……”

生:晚饭时,妈妈又唱了:“快点吃,吃完了快点写作业,早点……”

师:增添真全面,说起唠叨的妈妈来,同学们也真唠叨(大笑)。其实,唠叨也是一种爱!这里的细节描写,小而具体,细而入微。

2.接下来我们进行整篇文章的训练。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一篇文章,开放朗读,并认真思考:运用细节描写写作时,还应当注意什么?

【PPT】: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去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生:“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这一处细节为后文作铺垫;正因如此,老婆婆一碗馄饨才会让她流泪。

师:这个发现有价值,不是为描写而描写,细节要为后文服务,更要为中心服务。

生:本文对话描写很好,再现场景,让人如闻其声,也塑造了人物各自不同的形象。

师:再补充一个作用:对话描写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生:我发现两次描写“眼泪”的细节特别好。第一处流泪让我们感动,第二处流泪更让我们感慨万千,难以忘怀,我的眼泪也来了。

师:真有眼光!此处细节通过描绘母爱的伟大和女孩的顿悟来表现主题。原来某一种细节可以反复,但在反复中却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文章的核心细节,也是文章最出彩的地方!

师:细节是为文章服务,我们不能为了运用细节而生搬硬套。细节描写前一般有记叙的交代和情节的铺垫,细节描写后一般还有真情的流露和议论的点睛。

四、布置作业

还应当注意:选身边事,抒心中情;抓动情点, 以小见大;细腻刻画, 表现主题。

师:从歌词分析到文学作品,再到公益广告,过目不忘的是细节,塑造人物的是细节,打动人心的也是细节。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一个的片段的组合,更是点滴情节的凝聚;作文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擦亮眼睛,用心捕捉生活细节,去描摹去刻画,再现原汁原味的生活。

作业:观看PPT:播放央视公益广告《妈妈,我帮你洗脚》。运用所学细节描写技巧,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短文。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610225)

上一篇:简述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方式 下一篇:写出真我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