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训练应用于篮球训练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09-09 07:29:01

表象训练应用于篮球训练的实验研究

运用表象训练进行篮球定点投篮技术教学,是利用人体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对刚刚建立的技术动作图像进行强化,使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技术动作概念,加快和完善投篮技术动作的形成,为开辟投篮技术教学最优化途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研究对象

实验组:

义乌二中2008年高一女生实验班25人,对照班25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定。

2、研究过程

(1)对实验组每天进行15分钟的表象训练

①预备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置于体侧,头微重,双眼微闭,全身呈放松姿势。

②通过呼吸调节来恢复身心力量,老师用轻而缓慢的语调来暗示学生:用鼻孔吸气,使胸膛、腹腔尽量充气,吸足气后停顿一秒钟,再用鼻孔缓缓呼气,使腹腔逐渐收缩待气呼出后再开始吸气,呼――吸――呼――吸……――呼――吸共十五秒左右。重复上述练习2―3次。

③老师运用轻轻细语描述,使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形象地呈现于学生头脑中;双手持球胸前,肘下垂,两脚开立膝微屈,眼睛注视瞄准点,投篮时,下肢蹬地发力,双臂向上伸,臂内旋,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

④整个投篮动作形象逐渐连贯而稳定的呈现在脑中。语言暗示:老师拿一篮球,站在规定弧线上,眼前看到一球筐,其他什么也没有,持球,蹬腿――伸臂――翻腕――拨指。

⑤用简练语言回忆关键性技术动作及动作结构。语言暗示:持球――见球筐――蹬――伸――翻――拨――球后旋进筐。

(2)准备活动5分钟

(3)在篮下练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15分钟,练习时,老师可以结合表象训练的步骤给以语言暗示,前一段时间可详可细,后一段时间可粗。

(4)练习后,测试每人在规定弧线上投篮20次的命中率及所需时间,实验10次。

对照组:

(1)准备活动5分钟,采用常规教学手段。

(2)在篮下练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20分钟。练习中老师可对一些错误动作纠正。

(3)练习后,测试每人在规定弧线上投篮20次命中率及所需时间,实验10次。

(4)实验场地:篮球场一个,投篮的弧线:是从端线中点为圆心,以5.8米为半径的弧线。

(5)实验时间:一个学期(每天20分钟时间训练)每星期测验2次。

3、结果

通过实验估测的方差分析,从技术评定,篮球投篮的命中率和投篮所用的时间等方面测验成绩来看,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

由上述计算结果也证明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对投篮的命中率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说实验组运用表象训练的方法后,对投篮命中率有了很大提高。

实验前投篮20次实验组所需时间变化是由慢到快,而对照组实验前时间变化是由慢到快,因为实验组开始掌握表象训练时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命中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掌握训练方法的熟练,投篮所需的时间缩短,命中率提高,这一点正符合篮球比赛需要投篮出手快,命中率高的要求。而对照组只通过纠正错误,掌握技术和增强投篮次数来提高投篮命中率,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4、分析

(1)在对照班的投篮训练中采用“讲解一示范一练习”的常规技术模式。这种模式在讲解示范后,没有对技术动作图像进行强化。即马上转入练习,这对形成正确、清晰的投篮技术图像是不利的。而在实验班的训练中,采用了讲解、示范后,运用表象训练对刚刚建立的投篮技术图像在大脑中的反复描述。投篮动作表象训练顺序:“持球一蹬腿一伸臂一翻腕一拨指一球进篮筐”。在练习中可以跟随教师的动作进行摹仿,加深投篮动作在大脑中的印象,然后转入正常的练习。这样在相同的教学时数里,明显比对照班的动作掌握得好。

(2)表象训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场地,器材等条件的自然优选和最佳综合,体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教学中的人力资源。表象训练法是教师在认真分析了现有教学条件和仔细研究了学生具体情况之后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符合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的要求,加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了各教学优势条件在投篮动作教学中的结合和凝聚。

(3)表象训练法能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生动性和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大部分都是集体教学,即使安排提高教学能力方面的实践活动,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很少。表象训练法是一种自觉表象活动,即在动作技能学习中,自觉建立,巩固和回忆动作表象。有意识的运用表象活动,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这样可以避免和防止学生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被动接受,提高学生生动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巩固和完成所学技术动作,在相同的教学时数里,实验班同学信息储存量和基本知识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上一篇:标枪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下一篇:从瑞士女排精英赛看世界女排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