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2-09-09 06:56:17

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当前,加快推进我国中西部地区整合村级事业项目,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关系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任务的完成。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广西来宾市的实践证明,通过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让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科教文卫体等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难、学科技种养知识难、看戏难、打球难、看书难、看病难、看电影难等问题,为改善村容村貌、营造文明的乡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促使广大农村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效探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载体。

一、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来宾市从2008年11月起,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以村级灯光篮球场、文艺舞台建设为突破口,启动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求乐、求知、求技”惠农工程,找到了建设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最佳切入点。计划用3年时间(2009―2011年)在全市每一个行政村各建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灯光篮球场、一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同时,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通过整合散落在各部门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资金,突出资金的整合效益和工程建设的整体效能,完善农村村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策划农民文化体育活动,真正做到投入最少,效益最大。“一项工程,多部门受益”,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也为各级各部门有效开展支农惠农服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求乐、求知、求技”的愿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在实施以“三求”工程为载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前,广西来宾市的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市724个行政村仅有篮球场134个、文艺舞台42个、科技文化活动室100个,且这些设施大都破败简陋、面积不足、标准很低、功能不全,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全面启动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后,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724个行政村已建成文艺舞台732个,建成灯光篮球场755个,135个村完成了综合楼改造与建设,其中新建有53个,整合资源建设82个;已组建农民篮球队1211支、农民文艺队828支。共开展农民篮球赛5370场,举行农民文艺队演出活动2249场。如今,一个个标准灯光篮球场,一个个设计风格各异的文艺舞台和综合楼如明珠镶嵌在桂中大地上,农村文体卫生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各行政村已逐步形成集宣传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文化娱乐、卫生计生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于一体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市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前所未有的完善和加强,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落后面貌。

二、实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成效及主要做法

广西来宾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一)工作成效

一是整合资源,突出整体效益,探索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各个部门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提出要求并予以支持。来宾市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基础上,协调各部门建设内容,统筹各部门建设资金,对篮球场、文艺舞台、科技文化卫生综合室等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整体推进,确保设施能够建得起来,突出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的整体效能。

二是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乡风文明和农村社会稳定和谐。来宾市在实施“三求”工程之后,农村文体设施多了起来,农民群众喜爱文体活动的热情进一步被激发,各村屯纷纷成立文艺队、舞狮队、篮球队,广大农村自编自演的文体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农村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在广大农村树立讲文明、讲科学、讲致富、讲发展的新风尚,文明和谐之气蔚然成风,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大变化。改善了农村人际关系,村际关系友好、邻里关系和睦,从根本上促进农村治安形势好转,2009年全市农村发生“三大纠纷”、治安案件数以及非法上访人次比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是帮助广大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实现了增收。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农民群众通过农家书屋、科技文化活动室学到了实用技术,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2009年,全市共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504次,培训农民47万人次,新培养农村种养大户3202户,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58个。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0.5%。

四是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有效模式和重要载体,进一步推动了来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在凝聚群众力量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建设热情不减,迅速掀起了村庄净化、美化、绿化热潮,加快村级道路建设、村屯巷道硬化、房屋改造、改水改厕、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已有100个村实现了村中巷道硬化,有1万户建设了统一设计的新房。许多以前的“垃圾村”变成了“富裕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政府主导,统一实施。由政府出面牵头,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并按照“争取上级支持解决一点、市县财政解决一点、帮扶联系部门解决一点、社会捐助和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同时抓好分类指导,抓好建设质量。

二是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根据农民群众喜爱文体活动的实际需要,以文艺舞台、篮球场建设为突破口,整合农家书屋、卫生室、科技活动室、民政工作站、农村信息服务站、计生服务室、村党校等项目,统筹建设,形成集文化、体育、科技、卫生、民政、计生、党员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是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建设主体作用。农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自愿让出土地,积极捐资捐物,义务投工投劳。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农村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现在,走到农村,听到农民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建好自村的文艺舞台、球场、文化活动室等。

四是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来宾市采取“分两类四模式”进行建设,确保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即本着“实事求是、先易后难、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将行政村划分为示范村、面上村分两类实施,建设模式壮族风格、汉族风格、瑶族风格、整合废弃校舍和养老院等闲置设施改造建设等四种模式进行建设。

五是开展活动,建管并重。一方面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农民文艺队、篮球队伍,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体活动,制定全市农村文艺、体育比赛办法,使文化体育在农村常态化,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各项社会服务有生有色组织开展,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有效地利用起来。

三、几点建议

(一)把广西来宾市列为全国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一是建议把广西来宾市列为全国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重点打造。在实践中,来宾市借助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力量,把投入到农村的各项涉及农村公共服务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确保有限的资金能用到实处。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综合利用农村原有的闲置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选材,凸显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统筹推进以“三求”惠农工程为载体的全市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彻底地改变了过去各职能部门主导建设存在的各自为战、建设分散、功能单一以及标准、规格不一的现象,有利于形成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科教、党员教育等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规模效应。目前,来宾市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广西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社会效应逐渐显现。

二是建议加大对广西来宾的扶持力度,健全和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来宾市计划以创建全国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目标,推进“三求”惠农工程纵深发展。力争达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健康丰富、农民群众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的目标。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的规划设计建设标准为: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内分科技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民政工作站、农村信息服务站等。有条件的村要求把未成年人活动乐园、老年人活动中心、“万村千乡”服务部等各种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整合纳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即要完成69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其中2010年实现全市80%的行政村都完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即完成556个综合楼的建设,2011年实现全市20%的行政村完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即完成138个综合楼的建设。根据初步测算,新建一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需要建设资金20万元,完成全市694个行政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需要资金1.388亿元。由于来宾市建市时间不长,属广西的经济后发展地区,全市2009年财政收入仅为34.14亿元,建设缺口资金达1.1亿元。建议国务院相关部委局给予广西来宾市加大扶持力度,落实相应的项目资金,帮助来宾市实现村村建有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并由国家相关部委局给予工作上的指导,完善相关配套功能,规范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建设。

(二)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一是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放在村一级。国家的“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放在县、乡一级。但是,实践和现实证明,在县、乡的文化设施大多数的农民使用不上,只有把文化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向村一级延伸,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和各项社会事业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满足大多数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也只有占全国大多数的农村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实现全面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整合国家有关部门在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项目资金,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下达,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

三是从国家层面尽快研究和制定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长效机制。如规定国家、省(区)、市、县几级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和农民开展文体活动经费等。

上一篇:唐山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 下一篇:京郊农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