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备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9 06:00:48

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备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施工项目工程越来越多,这也为我国的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以及规模的不断增大,在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项目工程设备是施工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来寻找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为我国项目工程施工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生产建设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程项目施工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机械设备,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机械设备成为了每一个施工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此来为施工企业有效管理项目工程设备提供理论依据。

一、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备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我国的项目工程施工技术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工程项目正朝着复杂化、功能综合化、工程规模更大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必然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困难,随着工程越来越复杂,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以及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不同领域的机械设备。可以说,这些设备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开展下去。正因为如此,加强对工程设备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关系到工程能否正常开展,更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率的好坏。

从机械设备这方面来讲,设备每天都需要高效地运转,且不同的设备需要在需要的场地进行工作,如果不能有效管理,不但会使机械设备容易出现故障,还会使机械的使用效率降低,这对工程开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对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备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方案,给设备的有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我国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还并不完善,并不能有效管理工程设备,这给企业的施工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具体而言,在设备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存在脱节

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并不会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械维护、保养队伍去管理机械设备,而是采取定人定机的模式。也就是说每台机械设备都由固定的操作人员去操作和管理。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操作人员只是使用机械设备,而当设备暂时不用时并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保养。很多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企业规定的各项保养制度积极落实,这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的保养不力而造成了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的下降,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维修的费用和运转费用,并对机械的寿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不仅如此,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长远的眼光,只是考虑眼前的利益,施工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过度使用机械设备,使机械磨损严重,最后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维修,造成了施工工期的延误。并且在实际维修过程中还存在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脱责任,推诿维修费用的情况,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

(二)缺乏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的施工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严格的项目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企业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以及技术资料档案等。这使得施工企业并没有完善的制度去遵循,造成了对设备的管理不到位,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有的一些施工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的设备后根本没有入账,这使得管理工作非常的被动,很多设备都是在糊里糊涂的情况下被使用的。且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根本无法确认责任主体,这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

(三)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存在“滞后”的情况

当工程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时,并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这是因为大部分施工企业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当设备出现问题后,往往需要等待维修,缺乏必要的“预防维修”意识。这使得当机械存在故障隐患时,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发现,不能进行预防,也就不能及时进行修理,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不仅如此,一些维修人员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在对故障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时,往往会贪图方便,很多旧的零件即使还能够使用却将其丢弃,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政支出。

三、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备管理的对策分析

基于我国施工企业当前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效率,现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希望对施工企业有所帮助。

(一)规范对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

施工企业要逐步建立设备资产的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和机制。要明确企业各级负责人的职责,包括项目经理部都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杜绝片面追求产值而拼设备的短期行为和危及设备安全的事故发生;反对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只重使用、不管维修,拼设备、吃老本的失职行为。

不仅如此,各级领导和机械管理人员应该深刻领会规则的精髓,进一步摸清家底,细化工作标准,明确机械管理岗位的职责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更需要项目部领导和机械管理人员按照规则作好现场设备的资源管理,及时反馈现场设备的使用信息和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加强设备管理,及时完善制度

想要有效管理施工项目的机械设备,就需要有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当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将责任和职责落实到人,进而提高了维修和养护效率。为此,施工企业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统计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统一管理,建立详细的设备档案,定期组织检查,技术档案要有专人负责。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设备承包责任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规范维修工作

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延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此外,施工企业可以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计划维修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使用中,根据机械损坏和零件磨损规律,按照工作时间,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预防性维修坚持“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计划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避免了强制维修造成的浪费,同时通过定期检查,避免了漏拆漏检导致的失保失修。

结论:机械设备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设备的好坏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要积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重视对设备的养护,同时要完善维修制度,做到及时维修。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施工企业有效管理工程施工设备。

参考文献:

[1] 凌晋,袁航新,孙刚;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年09期

[2] 万文新;阿不都肉苏力;;供水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A];第五届设备管理第八届设备与液压学术会议论文集――《设备管理设备与液压技术》[C];2004年

[3] 陈鉴;李硕;;道路施工设备管理存在的新问题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1年09期

[4] 王云;;浅谈施工企业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8期

上一篇:对互通立交安全性设计分析 下一篇:论边坡控制技术在垃圾填埋场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