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基坑突涌及其防治

时间:2022-09-09 04:24:09

浅论基坑突涌及其防治

摘要:基坑工程事故在深基坑开挖工程中并不鲜见,基坑工程事故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在基坑工程事故中,基坑底部的突涌是较为突出的一种。本文试就基坑突涌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结合实例进行浅论。

关键词:基坑突涌成因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TV551 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城市或地区,相继发生了多起基坑工程事故。小到一场惊吓,大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延误工期、甚至人员伤亡,同时也给周围的居民生活、城市建设和企业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高层建筑物和大型地下工程的建设,使得基坑开挖的深度在逐渐增加,一般都超过6m,有的深达20m。在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除了基坑边坡滑移、基坑底部隆起、基坑涌水流砂外,基坑底部的突涌也是较为突出的。

南宁某基坑位于老城区,地下水丰富,周边现有建筑物密集,且为浅基础,对沉降敏感。当基坑开挖至69m标高时,基底仅有少量地下水渗出,但可抽干,未现不稳定现象。电梯井部位基坑需开挖至67m标高,当局部继续下挖时,发生基坑突涌,涌水量约30吨/小时,水质混浊(涌水带砂、泥)。在涌水部位周边布5个抽水孔,用5台水泵同时抽水,抽水量每台泵按20吨/小时抽,共100吨/小时,抽了2小时后,水位下降只有0.2m,此时发现基坑支护桩有加速水平位移迹象,为确保安全,立即停止抽水。后改用袖伐管灌浆法,在突涌部位灌水泥水玻璃浆(灌浆范围比电梯井基坑扩大1.5m,深达64 m标高),将水止住,7天后顺利开挖至67m标高,完成电梯井局部加深施工任务。

基坑发生突涌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承受压力较大,而阻止其产生的基坑不足引起的。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基坑下部有承压水存在,开挖减小了含水层上覆不透水层的厚度,随着深度越来越大,基底下部不透水层厚度越来越薄,当厚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能冲透不透水层,甚至顶裂或冲毁基坑底板,而发生突涌、隆起,造成基坑围护结构失稳。基坑突涌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地下水不良作用。当基坑发生突涌时基坑底部会出现网状或树枝状裂缝,地下水就会从裂缝中涌出并带出下部土颗粒发生流砂、喷水及冒砂现象,从而造成基坑积水,软化地基,降低地基强度,严重时还会造成边坡失稳和整个地基悬浮流动,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某开发公司所开发的一栋综合楼,六层,集地下室、商服门市、住宅于一体。楼房采用砖混结构,建筑物长55m,二层和底层宽16 m。整个基坑长58 m,宽18 m,呈长方形布置。采用大开挖,基坑深度为32 m。该工程场地位于河流右岸,地貌单元为河漫滩,属于冲积地貌。其地层结构自上而下共分三层:(一)杂填土。黑色,主要由粘性土、腐殖土、碎砖石块等组成,松散,厚度1 .10 ~ 1 .80 m。 (二)粉质粘土。黄色,黄褐色,可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切面有光泽,含氧化铁,局部含砂,厚度3 .30 ~ 4 .20 m。(三)圆砾。黄褐色,中密,饱和,其母岩成分为花岗岩、 安山岩、闪长岩等,磨圆度呈浑圆状,级配良好,含砂量占 20% ~ 35%左右,钻探厚度5 .80 m。

该场地所在县城地势相对比较低洼,是一个地下水集中地带。该建筑场地内的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具有承压性。含水层为三层圆砾层,水量丰富。初见水位就在含水层顶板处,稳定水位在含水层顶板处以上2 .60 m。施工时正赶上冰雪融化,县城南部的地下水向此汇集,使场地的地下水得以补充,加之向河里排泄不畅,地下水承压性增大。施工单位采用挖掘机和人工找平的方法对基坑进行大开挖,当整个基坑开挖已接近尾声时,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突然接到工地负责人报告说基坑冒水,而且越来越严重。当人们到达现场时水头约有1.4 m左右,工人们正在封堵,但根本封不住,积水很快漫延开来,施工单位用挖掘机和工人在基坑中间迅速建起一条拦水坝,一边进行排水。当时一个水泵根本不管用,后来增加了水泵才达到了平衡,不至于淹没整个基坑。

事后通过对本基坑突涌事故原因的分析,发现基坑开挖后不透水层的实际厚度,小于计算出的基坑不发生突涌所需不透水层最小厚度,所以导致基坑发生突涌。后经现象检查,此处的土层下部含砂量比别处的含砂量大,当时向下游排泄路径不畅,致使地下水的承压性增大,在各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下,在基坑最薄弱的地段就发生了突涌。

经过事故分析,可得出结论:事先估计不足是造成突涌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要防止突涌,首先须做好岩土工程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及各岩土层分布情况。在具承压水地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结合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基础埋深,承压水位,不透水层的最小厚度和其它不利因素对基坑是否存在突涌的可能作出评价。 勘察时一定要准确地测量承压水位,还应提供水位变幅,作出水位变幅对基坑影响的预测。发现软弱位置后,可以采用井点降水(根据不同的地下水位深度选定不同降水形式);采用各种维护形式,如打钢板桩整体维护、地下连续墙整体维护、搅拌桩维护等形式,在对可能发生突涌的基坑应提出预防措施,引起设计和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提前做好相应的应急方案,避免基坑突涌给施工带来损失。提出方案时还要根据地质条件做到防止突涌方式的经济性。

在施工前结合岩土参数对基坑突涌进行精确计算是一种可行的预防基坑突涌发生的方法。传统计算方法一般根据隔水土层的自重压力等于承压水的顶托力来确定基坑突涌的临界厚度,其没有考虑隔水层土体的抗剪强度,分析结果往往偏于保守。一种考虑土体抗剪强度影响的基坑突涌安全系数与隔水层临界厚度计算公式,经过应用于相关实例计算,所得的计算结论与现场实际取得了很好的一致,这种算法就是基于土体剪切破坏理论。除此之外,目前已有的基坑突涌计算理论还有压力平衡理论、土体挠曲破坏理论、综合考虑土体强度和刚度理论和统计预测法等,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推测基坑突涌破坏机理,对基坑突涌的防止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便于采取不同的措施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基坑突涌。

如果基坑已经发生突涌,也须冷静下来,采取措施去应对解决。造成各种基坑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坑内外水土压力失衡,因此尽快恢复水土压力平衡是处理事故的首要工作。为防基坑的突涌失稳,工程施工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降低承压水位法、隔离地下水法和坑底地基加固法等。只要我们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预防和及时处理好突涌出来的水,基坑突涌事故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基坑突涌中常用的治水的方法有明排水法、注浆法、井点降水法、冻结法以及地下连续墙法。

明排水法适用于面积较小、降水深度不大的基坑开挖工程,在基坑中,常在其开挖过程中,沿坑底周围或者中间挖一定坡度的排水沟,并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个集水坑,地下水通过沟流入坑中,然后用水泵抽走。

作为一种对所有地下工程有效的施工技术,注浆技术既可应用于减少井筒涌水,加快凿井速度,并对井筒全深范围内所有含水层(除表土层外)进行预注浆施工,也可以对裂隙含水岩层、松散沙土层进行堵水、加固。注浆法是将胶结材料配制成浆液并注入松散含砂或含水地层、含裂隙的岩层、溶洞、破碎带使其固化。

在巨大基坑开挖之前,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井。利用抽水设备抽水,使地下水降至基坑底以下,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断抽水,使要开挖的土保持干燥,这就是井点降水法。近20年来,井点降水无论在技术和设备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与改进,如轻型井点从单一的真空泵式抽水发展到射流泵式抽水,应用喷射技术发展起来的喷射并点,成功的应用于渗透性强弱相间土层的降水工程。目前,我国井点降水深度最大已达148m,成功解决了竖井工程中的严重流沙问题。

上一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养护 下一篇:浅析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