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218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09 02:38:01

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218例疗效分析

瘢痕疙瘩是皮肤受到创伤后增生过长形成的皮肤增厚,多见于青年,好发于皮肤紧张度高的部位,手术、创伤、烫伤、烧伤感染及注射为其诱发因素。目前治疗的方法有超短波治疗、冷冻治疗、压迫治疗等物理疗法;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但均有其局限性。我们从1997年12月至2010年12月用敷贴器放射治疗218例,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经皮肤科、外科和我科确诊的增生性瘢痕患者218例,其中男85例,女133例,年龄11~45岁。瘢痕部位于前胸者106例,面部四肢等部位112例。

1.2 治疗方法 90Sr敷贴器系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研制,活性区尺寸为20 mm×20 mm。治疗前用2 mm厚的铅橡皮保护瘢痕周围的正常组织,然后用90 Sr敷贴器敷于瘢痕部位,吸收剂量为10~20 Gy/次,隔日照射1次,5次为一疗程。可根据瘢痕厚度与局部反应增加或减少吸收剂量及疗程次数,对瘢痕厚度>1.5 cm且质地硬并适合手术者,先行手术切除,再于手术切口愈合后即行敷贴治疗。对瘢痕较大,敷贴器不能一次覆盖的采用移动法分野照射,为保证照射部位吸收剂量率的均一性,在移动时以分区划线法避免部位重叠。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出现轻度红斑,治疗间隙和结束后半个月内,在治疗部位涂少许植物油,2次/d,以减轻皮肤放射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瘢痕扁平,不高于皮肤,瘙痒、疼痛等症状消失且未复发。②显效: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瘢痕未见继续生长者。③有效:瘢痕扁平,稍高于皮肤,不进行生长或生长缓慢,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者。④无效:瘢痕呈进行性生长,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者。

1.4 治疗结果 痊愈124例(56.88%);显效43例(19.72%);有效51例(23.39%);无效0例(0%)。

2 讨论

本治疗方法是利用敷贴器上的放射性核素90Sr在衰变过程中释放的β射线,作用于瘢痕组织中产生胶原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受到电离辐射作用后,出现成纤维细胞变性,核固缩和细胞膜消失变成合体细胞,因而减少了胶原的合成与沉积,达到治疗目的。特别适用于新鲜瘢痕和厚度较小的患者,效果理想,治疗率高,对较厚且硬的瘢痕,效果较差,应适当加大治疗剂量,增加次数和疗程。另外,对有瘢痕体质的人,因手术等皮肤创伤后可行预防性敷贴治疗。该治疗方法无疼痛不适等感觉,操作简易,费用小,在临床上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卢倜章,秦明秀.放射性核素治疗学.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228.

上一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识别及临床护理 下一篇:脑卒中早期康复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