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玉米粗缩病及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09-09 02:26:21

太和县玉米粗缩病及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 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玉米粗缩病及玉米螟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病虫害流行的严重地块,往往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该文主要对玉米粗缩病及玉米螟的发生规律、症状特征、防治措施等进行介绍,以供玉米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玉米螟;发生特点;防治方法;安徽太和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52-01

玉米是太和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左右,主要是夏玉米。玉米粗缩病、玉米螟是太和县玉米生产的重要病虫害,近几年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对玉米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 玉米粗缩病

该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病毒粒体为球状。存在于感病植株叶片的凸起部分细胞中。钝化温度80 ℃,20 ℃可存活37 d,潜育期10~20 d,病毒寄主主要是禾本科作物及杂草。

1.1 发病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但苗期危害最重。玉米出苗至六叶期是粗缩病的感病生育期。十叶期前的玉米处于感病阶段,十叶期后抗性增强。发病初期玉米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面侧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条突起。病株生长缓慢,严重矮化,节间粗肿缩短,高度不到健株的1/2,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者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减产30%~50%。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能抽出也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1.2 传播途径

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毒。灰飞虱一经获毒可终生带毒、传毒。灰飞虱秋季从越夏寄主上迁移至麦田,将病毒传给小麦[1]。翌年春季,带毒的灰飞虱陆续从小麦向玉米上迁移,在玉米田吸毒传毒。小麦收获期间形成迁飞高峰,引起粗缩病的流行。灰飞虱主要在玉米及田间杂草上越夏,随着玉米的成熟迁至禾本科杂草上,秋季小麦出苗后灰飞虱转迁到麦田,形成周年侵染循环。

1.3 发病条件

一是冬季温暖干燥、春季少雨是粗缩病流行的有利条件。二是田间灰飞虱带毒率高、虫量大,毒源条件充足,有利于粗缩病的发生。三是玉米栽培制度。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是当前玉米粗缩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四是目前种植的大部分品种对病毒病中感或高感,缺少高抗品种,因此一旦传毒介体增多,就会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1.4 防治方法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2-3]。

1.4.1 农业防治。①加强监测和预报,指导大田防治。定点、定期调查小麦及田间杂草上灰飞虱发生密度、带毒率,调查玉米粗缩病病株率、严重度,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及时做出准确的预测预报。②选用较耐病品种。③调整播期。使玉米敏感生育期避开1代灰飞虱成虫盛发期(夏玉米适播期在6月10日以后)。④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前大面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的栖息地,减少毒源。⑤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浇水、拔出病苗,减少毒源,提高植株抗病力。

1.4.2 药剂防治。①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毒病的传播。②药剂喷防。夏玉米播种前后及三叶期,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对水喷洒玉米苗和田间及田埂、地头、沟边杂草,防治灰飞虱,连续喷2~3次。

2 玉米螟

又称玉米钻心虫、玉米钻茎虫,幼虫一般为5龄,少数为6龄,是玉米生产上的最重要害虫。

2.1 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3龄前幼虫表现为“潜藏”危害,而4~5龄幼虫则表现为“钻蛀”危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空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2.2 发生规律

太和县1年发生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被害部位、根茬内和玉米穗轴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羽化为成虫。太和县一般5月上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强,有趋光性,成虫羽化后当天交尾,翌日产卵,产卵有明显的选择性,对植株的生育期、长势和部位均有一定的选择。玉米螟发生的适宜温度在20~26 ℃、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干旱少雨、相对湿度在40%以下,或大雨、暴雨不利于玉米螟发生。

2.3 防治方法

2.3.1 农业防治。在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采用烧、轧、沤、封等办法处理玉米秸秆,或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还田,杀死秸秆内越冬幼虫,把越冬幼虫数量降到最低[4]。

2.3.2 物理防治。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

2.3.3 生物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期,在玉米螟产卵盛期,用16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3.0~4.5 kg/hm2,按药、水、干细沙0.4∶1.0∶10.0的比例配成颗粒剂丢心。

2.3.4 化学防治。①玉米大喇叭口期,花叶株率达5%~10%时进行挑治;花叶株率达10%以上时进行普治;花叶株率超过20%,或百株玉米累计有卵30块以上,需连防2次,可选用辛硫磷颗粒有效成分135~180 g/hm2丢心。②穗期防治。当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先剪去穗顶花丝,再用4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倍液喷灌玉米穗顶,兼治穗期棉铃虫[5-6]。

3 参考文献

[1] 张爱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85.

[2] 汤世成,赵得营,刘建丰,等.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8(6):32.

[3] 闫伟强,唐丽娜,唐特,等.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84.

[4] 孔令军,王兆民,马玉萍,等.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4):736.

[5] 李萍.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6] 陈元生.我国玉米螟防治技术研究概况[J].杂粮作物,2001(4):36-38.

上一篇:Az Top药剂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效果研究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图书验收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