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09 02:23:20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听和记笔记为主,较少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课堂缺少活力,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不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学生的学为主,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生自主性;教学有效性;思维和理解能力

为了激发当前初中生越来越低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学生的学为主,加强师生互动沟通,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魅力四射,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品质。浓厚的兴趣不但能开拓学生思路,拓展学生思维,还能激发学生主动追求知识、钻研新知,形成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良好氛围。而一旦学生能独立自主地遨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克服困难产生学习荣誉感和自豪感,就能进一步激发兴趣和热情,刺激学习自主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要立足于课本,还要努力挖掘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时时刻刻都处在自主学习的头脑思维中。如,我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人是怎么来的”的民间传说,以及女娲是谁,有些同学家附近有女娲娘娘庙,他们就在周末亲自去女娲娘娘庙里去观察女娲神像,并和工作人员探讨女娲造人的传说,有些同学则去问爷爷奶奶女娲是谁和女娲故事。这样在上课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女娲的传说,本篇课文内容“女娲造人”的故事就不言自明了。学生在搜集资料时,不仅学会了自主学习,掌握了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还身体力行在民间庙宇中寻找答案,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开动脑筋自己编撰神奇曲折的传说故事,极大地丰富了课堂自主性,学生受益匪浅。

二、在指导预习中激发学生自主性

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最好途径。在旧课结束后,教师要以问题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初中语文中经常出现的预习任务是熟读课文找出优美的语句、解释字词造句、理解课文主旨和中心内容、画出预习中的问题等。教师尤其要注意的是鼓励学生质疑,不仅对课文内容产生疑问,也可以对参考书中教师观点甚至是教科书中专家观点提出质疑,勇于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重要步骤。一般学生惧于权威不敢质疑或者只敢针对字词等提出疑问,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奖励方法让学生提出疑问。学生发问也往往有一个过程,一般开始时只疑问字词的解释或其他简单的问题。这之后,教师就要不厌其烦,采用具体方法鼓励学生提问。如,提问比赛、计分表、语言表扬等办法,不要考虑学生的正误,只要学生敢问、肯问,就要大声表扬。有时也可发“提问卡”来促使学生发问。以作业形式迫使学生提问题,逼学生去思考,并将提问卡回收,教师进行一一回答评论。这样不仅解答了学生的问题,表扬了质疑得好的同学,又指导了学生如何去质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课前主动学习,也增强了在课堂上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在个性化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性

所谓语文课堂的个性化,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自由,在文章阅读和思想表达中让学生享有充分自,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讨论中。首先,在文章阅读中,学生在独立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要自行发现问题,自主建构知识。可以以自主查资料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文章阅读,最后全班讨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不能提前预设结论,牵着学生思路,或者用教师讲解来替代学生自主阅读;而应该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仔细品味、理解课文,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领悟理解。其次,是个性化表达,指学生在文章阅读后自由自主地表达观点看法,但要注意表达的观点是真实的、健康的、创新的,是学生内心深处对课文内容独特真实的感受。

如,我在教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桃花源记》中,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六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桃花源里的生活是怎样的,那里的人们品格如何,为什么渔人找不到桃花源,渔人应不应该回去找桃花源等问题,学生纷纷根据自己对秦朝的了解和平常郊游去农村的经历来探讨桃花源的生活,和渔人应不应该回去找桃花源。有学生说渔人应该回去找,这样大家都可以进入桃花源生活;有学生说不应该去,因为会打扰桃花源人们的生活;有学生则根据历史知识说桃花源在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生活地带,渔人不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有学生则认为桃花源的人们在一个封闭环境中生活了那么长时间,是不可能的,桃花源根本就不存在……关于这些问题,学生各抒己见,争论的很热烈。这样在讨论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让学生学会了自由阅读和自由表达,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和“以人为本”的时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特点,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为重”。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多种方法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空间,更能以语文为依托引之以成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成为独立自主、有思想、有创新思维的人!

参考文献:

[1]卢秋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J].快乐阅读,2012(1).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2011(4).

(作者单位 浙江省泰顺民族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效课堂展示环节 下一篇:语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