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规范化建设的层次分析

时间:2022-09-09 02:10:38

小学规范化建设的层次分析

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始了学校规范化建设,北京也于2007年启动了为期5年的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笔者认为,对于小学数量比较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地区,小学规范化建设不应按照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校,而应对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分为5个层次3个级别。各个学校应从本校的现有基础出发,确定这次规范化建设的重点,抓住契机,使学校的发展上一个台阶。

第一层次:办学硬件条件的标准化建设

该层次建设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比如:目前,北京市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确保所有学校都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2006年),计划在5年之内,逐步按办学标准为各学校配备硬件。各个学校要对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申报硬件建设的项目。

第二层次:教育、教学、管理行为规范化建设

该层次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学校要分析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行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使学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

首先,学校要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在制度建设中,可参照以下3个标准:一是“有没有”。即学校是否存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如果没有某项制度,就需要研究、制定该项制度。制度制定的过程应该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学校要充分尊重教职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制度的制定要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二是“用不用”。学校应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审视,废弃那些已经不使用的规章制度。三是“好不好”。学校要对使用的规章制度进行研究,对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带来副作用的大小、是否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等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制度。

其次,学校要对学生、教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如制定学生规范、员工规范(如图书管理员规范、门卫规范等)、教师规范、干部规范等。这些规范要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出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

办学硬件条件的标准化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行为规范化建设这两个层次是规范化的初级阶段,解决的是新建校或不合格学校向合格学校发展的问题。

第三层次:学校特色项目建设

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基础上,学校要集中优势力量,找准、建设特色项目。这比较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学校应在分析自身相对的竞争优势、周边学校的特色、市场需求、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找到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特色生长点,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培育生长点,使之成长为学校特色项目。

在该层次的建设上,学校要处理好“合格”与“特色”的关系:“合格”是办学的基本要求,“特色”是办学的个性化要求。“特色”是以“合格”为基础的,学校应避免因片面强调创建特色项目而淡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的学校在特色项目建设中,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建设特色项目的规定,掌握相同的技能,几乎使学校变成了某种技巧的“专业培训学校”。这样做,恰恰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第四层次:学校特色建设

已有特色项目的学校可以考虑借规范化建设之机,进行学校特色建设。学校特色与学校项目特色都具有独特性的特征,但学校特色是整体的、面上的特色,而项目特色是部分的、点上的特色。与学校特色项目相比,学校特色具有以下两大特征:一是活动时空的广泛性。学校在进行特色建设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广泛的延伸性。例如:上海市南洋中学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无论在“科技论坛”活动还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甚至在学生家庭中都渗透科技教育,使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二是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有特长的教师为骨干,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特色活动。例如:南洋中学组织了29个科技兴趣小组,每班有1/3以上的学生参加,同时开设29种31项科技讲座和活动课,以班为单位全员参加,使科技教育的覆盖面超过100%。

从学校特色项目建设转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主要有两个:一是延展式,即把原有特色项目由点向面扩张,变成学校整体特色。例如:某校原有外语特色项目(比如有英语特长班),可以把英语特色从仅限于实验班扩大到全校,从学校办学理念、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课程设置、双语教学、学校活动策划、学校环境设计等方面整体凸显外语特色。这样,学校就从外语特色项目发展为外语特色学校了。二是另起炉灶式,即整体设计一个不同于学校特色项目的新的学校特色,从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整体设计一个个性化学校。

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这两个层次是学校规范化建设的中级个性化阶段,它们所解决的是学校由规范向特色发展的问题。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规范与特色的关系。

第五层次:学校品牌建设

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规范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即品牌化阶段。学校特色建设较突出的学校可以借助小学规范化建设之机,进行学校品牌建设;已经拥有品牌的学校要进行品牌维护,力争使学校品牌变得更为强大。

学校品牌是学校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为公、众所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学校品牌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有机统一。学校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学校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呢?

首先,学校要进行品牌定位。学校品牌定位,指确定本校发展的、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及与此相联系的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以此使社会公众能够理解和正确识别本校有别于他校的特征。学校品牌定位是一个系统,主要包括程度(档次)定位、特色定位等。学校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品牌定位的策略(如特色定位策略、空当定位策略、首席定位策略、高级俱乐部定位策略等)确定品牌的具体定位,

其次,学校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学校可以借鉴企业识别系统的思想,对学校品牌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与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整体设计。目前,一些学校的理念系统存在的问题较突出,雷同现象、混乱现象严重。在提炼理念系统时,学校要理清4个问题“我是谁”(即品牌定位)、“我要做什么”(即发展愿景、目标)、“我要怎么做”(即办学理念、发展思路、经营策略等)、“我为什么这样做”(即核心价值观)。

最后,学校要确立品牌塑造的策略,策划有效措施,培育学校品牌。在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学校应采取不同的品牌塑造策略,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如在品牌成长期,学校一般可以采取差异化策略、内涵发展策略、点面结合策略、整合传播策略来塑造品牌,并设计与上述策略相对应的、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例如:根据整合传播策略可以采取的具体宣传形式主要有媒体宣传、活动宣传、人际宣传。在每一种宣传形式下又有几种具体的措施,如人际宣传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家长开放日、接待参观等措施。

学校规范化建设的5个层次,尤其是后3个层次,并不是绝对的递进关系。校长可以根据学校的基础、可整合的资源、周边学校的情况、教育发展的趋势等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选择进行规范化建设的层次。

无论从哪一个层次人手进行规范化建设,校长都应该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管理,即使是进行特色项目建设,也可以考虑把其发展为学校一个具体的产品品牌。

上一篇:“粗糙”才是真正的美 下一篇:中小学校长培训“高原现象”梳理与实质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