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小额信贷模式探究与启示

时间:2022-09-09 01:37:39

山东省胶南市小额信贷模式探究与启示

【摘 要】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近年来,农户、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山东省胶南市为例,研究了胶南市小额信贷方式,探索了小额信贷的创新发放办法。

【关键词】 金融 融资 小额信贷

Abstract : Looking the Jiaonan Shando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Jiaonan microfinance way,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extend method of the microfinance.

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小额信贷,有效解决农户、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近年来,山东省胶南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不断创新小额信贷方式,形成了一种切合“三农”实际、行之有效的小额信贷模式。主要做法是:

1.不断强化政府扶持

为吸引金融机构把精力转移到小额信贷上来,胶南市以政策扶持为抓手,从2006年开始,连续五年出台了加强小额信贷、扶持农民创业增收的政策措施,并逐年加以修改完善。为保障小额信贷工作的连续性,市政府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小额信贷扶持基金”,对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给予50-80%的贴息,同时制定了《胶南市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考核奖励办法》,对发放小额信贷额度较大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不断加强对扶持基金运作过程的监督管理,在扶持基金的分配上,立足培植特色主导产业来安排基金;在扶持基金的管理上,明确违规责任和处罚办法,由监察和审计部门全程参与扶持基金的运作管理。在不断强化政策扶持的同时,注重和加强政府综合服务,把发放小额贴息贷款,扶持群众自主创业与培植“一村一品”相结合,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与发展农村商贸流通相结合,着力在培植农村主导产业、搭建小额信贷平台、开辟小额信贷新路上下功夫,让更多的群众贷款有投向、创业有门路。同时,还把小额信贷与创建农村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工作相结合,启动实施了农村文明信用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小额信贷的信用环境。

2.积极打造金融平台

胶南市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开辟创新金融模式和金融产品,全力打造金融支农平台。为开拓小额信贷资金来源渠道,抓住国家开发银行开拓农村基层民生领域金融业务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探索实行了“银行立项、统借统还、农户联保、四级审核、政府贴息”的小额信贷新模式,每年发放10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实现了银行、政府、农民三方共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2009年开始,与潍坊商业银行协调配合,组建了青岛海汇村镇银行,连续两年每年争取该行发放小额信贷贷款200余笔、1亿多元。紧紧抓住农业银行扩大支农贷款业务的有利时机,采取农户联保方式,通过惠农卡方便、及时、灵活地进行农民小额信贷,2009年共发放惠农卡3.2万张,贷款授信额度6000余万元。同时,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积极与市人民银行、青岛银监会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多次沟通衔接,于2009年10月组建了青岛市首家农村金融互助合作组织—青岛胶南石桥民生经济协会;目前该协会已筹集资金4137万元,为40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该社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3.有效开拓担保模式

为解决农民“找保难”、“贷款难”问题,胶南市大力推行了“三户联保”、“五户联保”模式,通过户户联保,将农户捆绑在一起互相担保,有效解决找保难问题。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尝试用一些公共设施等财产联保。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合格的贷款抵押品,从2010年开始,逐步将林权、渔权作为合格贷款抵押品,并出台了相应的估价、抵押办法。同时,该市正积极探讨组建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解决农户因缺乏合格抵押品而难以向商业性金融机构申请农业贷款的难题。对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该市还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设意见》,在农村社会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力争最终实现农民贷款以信用担保为主的目的。

4.最大降低信贷风险

小额信贷的主要对象是农民,信贷投放的主要产业是农业。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 自身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高风险性。为降低小额信贷风险,除采取户户联保形式外,胶南市还逐步建立完善了农业保险制度,有效避免因农业风险而引起的信贷风险。特别对于确定的主导特色规模产业,采取农户与保险公司联动的方式,由保险公司替农户向银行提供担保,大大降低了信贷风险,解决了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同时,在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前,市、镇、村三级对信贷农户进行了严格把关,保证农户的还贷能力,从源头上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

山东省胶南市实践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小额信贷模式,也为农村小额信贷工作提供了很多颇具价值的启示:

4.1有效的政府扶持是催化小额信贷工作健康运转的关键。当下,小额信贷机制尚未健全,在农民需要小额信贷、大多金融机构又不愿涉足农村小额信贷的背景下,只有政府站出来扶持引导小额信贷的运作发展,是保障小额信贷兴起的关键。也只有通过政府的引导或直接参与才能不断开拓设立新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开发新的小额信贷产品和小额信贷模式,才能采取政策奖励和税收豁免等制度引导小额小额信贷机构的健康运转。

4.2解决担保难问题是化解小额信贷发展瓶颈的重点。按照现行的《担保法》、《物权法》规定,耕地不具备抵押效力,农民的住房不能办理房产证,也不能作为抵押品。而除此之外农户所拥有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财产由于价值评估麻烦且难以变现,大都不能够被金融机构认可为合格的贷款抵押品。由于农户很难满足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合格抵押品的要求,故一些即便在未来有还款资金来源的农户,也过不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审贷关。只有借鉴胶南市的做法,推行农户之间互保、林权和渔权抵押、尝试保单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对专业合作组织,用一些公共设施等财产联保、尝试龙头企业担保、成立农村政策性担保机构等方式,才能有效化解担保难、无抵押产品的瓶颈问题。

4.3不断打造、创新金融平台和模式是放活小额信贷的主要动力。目前,在镇村基层开展存贷款业务主要力量仍然是农村信用社一家,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与农村发展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因此,不断打造金融平台、创新金融模式成为进一步放活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动力。根据当前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的特点,要在保证资本充足、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允许和吸引国有资本、私有资本共同参股,新设社区银行、贷款公司、小额信贷组织和农村社区基金等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组织成为农村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来迎来农村小额信贷欣欣向荣的局面。

作者简介:胡明强,男,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沫茹,女,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上一篇:新形势下新疆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思考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创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