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职业教育改革下的英语教学

时间:2022-06-23 08:36:41

探讨职业教育改革下的英语教学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传统职业教育下的英语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面对当前高职教育下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学生具备的英语素质等现状,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迁移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职业教育改革下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职英语 教学改革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explore th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occup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目前职业教育下的英语教学情形已经跟不上社会高速发展的脚步。中专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整体水平不高,有些学生认为英语对将来的就业用处不大,而不注视英语学习,有些则因为自身英语基础比较差,而放弃了英语学习。所幸从教7年来,我逐渐意识到中等职业教育下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培养学的听、说、读、译、写的技能,更应该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意识到英语在未来就业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1.1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我会向学生讲解: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使用广泛的语言。在英语课堂中,我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我会向学生举例说明在历届学生的就业过程中,英语好的学生会被优先录用的成功率非常高。同时英语也是学生将来继续教育中必修的科目,不重视英语学习会阻碍将来学习的脚步。

1.2 英语教学应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是用于交际的工具。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好的语言应用能力都会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成功。语言应用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因此英语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情景,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在教材里有这样一篇文章“:shopping”,让学生们分组练习角色扮演。学生们自己准备了一些道具,让表演更具有真实性,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台词难些,多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就扮演比较简单的角色,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最终让每个学生都敢于,也愿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是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以及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鼓励学生吸收英语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扩宽视野,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就称为“正迁移”;反之,则称为“负迁移”。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景,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举一反三。在英语教学中,知识迁移对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十分重要,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1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英语单词“study”告诉了我们答案: S指的是student, “T”指的是“try”, “U”指的是u s e ,“ D ” 指的是d o ,“ Y” 的是yourself。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做,设法使用所学到的知识。只有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由发展空间,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终身学习理念的关键,同时也为知识的迁移、应用奠定基础和准备。

2.2 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当中,既要培养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心向,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开拓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渴望优越、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热情。鼓励他们大胆的对一些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他们总是积极参与,提出相当多的问题,甚至有的是发散性的、深层次的。通过联系实际,表达对时事的看法,联系单词,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热情,从而达到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

3.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迷、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在“五步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

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当我们在进行思想解放的同时,教师更要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因材施教,时时拓展,尽可能让教学内容更多地与我们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勤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学无止境”的意识,不断探索创新。另一方面,能根据学校专业特点,选用与专业相协调的教材。这样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将以学生能学以致用而感到欣慰。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深刻领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审时度势,科学发展,尽心尽职为祖国的和谐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R].

[2] 陈丽能.高等职业教育与英语课程改革[J].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3] 孙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2).

(作者单位:大连商业学校)

上一篇: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下一篇:对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