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套扎治疗胃间质瘤并成功回收瘤体4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09 01:00:10

胃镜下套扎治疗胃间质瘤并成功回收瘤体4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套扎治疗胃间质瘤并回收瘤体的意义。方法:选取40例良性胃间质瘤患者。术前准备同无痛胃镜,待患者麻醉后,行普通胃镜下的套扎器治疗,将直径

关键词 胃间质瘤;胃镜;治疗和瘤体回收

胃肠道的间质瘤(CIST)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白2008年5月我院共确诊胃间质瘤8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胃间质瘤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28~71岁,平均45.6岁,位于胃底体交界处31例,胃底部20例,胃窦部15例,胃体部14例,其中33例因瘤体直径>1.2cm或病理检查为恶性而未行套扎治疗,40例瘤体直径

器械准备:PENTAXEG3490k型双管道治疗电子胃镜,EC3630U型内镜超声(探头频率5~10MHz)及HITACHI EUB5500型超声诊断仪,美国生产的内窥镜医用结扎器及橡皮圈。Olympus金属钛夹器。

方法:镜检发现胃黏膜下病变,然后对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定位肿瘤所在位置,如果瘤于同有肌层,则在内镜超声引导下使用细针穿刺取活检或深挖活检,检测组织中是否存在CD117和CD34免疫标记物。对于良性胃间质瘤或病理诊断尚未明确者,如瘤体直径

结果

80例患者中,33例因瘤体直径>1.2cm或病理检查为恶性而行手术治疗,40例患者中,32例瘤体直径

讨论

GIST属于一种间叶性肿瘤,目前尚未明确此类肿瘤的组织发生基础,曾被认为是不典型的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间质瘤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由相对未分化的原始间质细胞增生形成。同时,具有局限的或不完伞的平滑肌分化,一小部分肿瘤还显示Schwann细胞及自主神经分化。由于免疫组化在问叶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发现其与Cajal细胞(胃肠道运动的起搏细胞)有很多相似处,Cajal细胞是消化道唯一表达Ckit和CD34的细胞,而CIST也表达上述表型,提示GIST起源于向Cajal细胞分化的干细胞。内镜超声观察发现GIST大多源于同有肌层,少数源于黏膜肌层,极少数源于黏膜下层、浆膜层及其网膜。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GIST确诊的金标准的是免疫组化,典型的CIST免疫组化为KIT络氨酸受体(干细胞因子受体)阳性,这也许是唯一最具有诊断性的特点,>95%的患者CD117表达阳性,经免疫组化证实,绝大多数胃内(特别是胃底部位)吲有肌层肿瘤都是CIST,平滑肌瘤却非常少。EUS:间质瘤可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及浆膜外,为低回声病变,可有分叶或间隔。为区分良恶性间质瘤需要描述肿瘤边缘是否光滑,内部回声是否均匀,肿瘤的大小等。实际上,单纯通过内镜及EUS很难将CIST、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等区别开,可以采取EUS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获取标本进行相关的病理、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的检测,有助于GIST的诊断,10%~30%的GIST为恶性肿瘤,70%~90%属于潜在恶性。

目前GIST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手术后服用格列卫,远期效果还是好的,但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大。良性的CIST可以采用终生的、系统的观察随访,但为防止间质瘤的瘤体逐步增大,发生恶化,应该早期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会给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创伤、所需的住院时间较长,而且费用通常较高,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因此,胃镜下的介入治疗是治疗良性胃间质瘤的最优选择。高频电凝切治疗和ESD(黏膜剥离术)是目前胃镜下介入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是当瘤于固有肌层内时,由于位置较深,治疗过程中不易完全切除,残留病灶就容易引起肿瘤的复发,如果要保证瘤体完全切除,那么使用高频电凝切治疗和黏膜剥离术治疗十分容易引起胃穿孔。因此,当良性胃问质瘤直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套扎治疗后,40例患者瘤体均治疗成功,并且瘤体均成功回收,术前有2例患者未明确诊断,而瘤体套扎切除回收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转入外科手术,术后服用格列卫,半年后复查,未发现转移。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该方法具有经济、有效、瘤体摘取完全等优点,并克服诊断不明确而带来的隐患。瘤体回收后的病理诊断,对于胃问质瘤的进一步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格兰玛弗兰整店输出进军购物中心 下一篇:链接生活 拓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