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09-09 12:51:20

EPC模式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EPC模式项目管理的与长输管道项目建设的特点,并结合西部管道工程讨论了EPC管理模式下各阶段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EPC模式;石油天然气管道;探讨

1.引言

在国外,EPC模式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在1995年到2005年之间的一些海外项目中也采用了EPC模式,并在国内进行了EPC试点研究。2005年后,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相继在西部管道工程与西气东输二线(西段)等工程中成功运用EPC模式进行管道建设。

我国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简称西部管道工程)是我国国内第一个实施EPC总承包模式的大型石油管道工程,总投资147亿元人民币,是继西气东输后又一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1]。本文结合此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首先简要论述了EPC项目管理与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的特点,然后对西部管道项目的投标、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2.EPC项目管理模式与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特点分析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EPC总承包也称为交钥匙总承包,是指管道工程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最终向业主提交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管道工程项目[2]。与其他模式相比,EPC模式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项目规模庞大,常应用于大型石油化工项目;2.建设周期长,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以上;3涉及利益方多,关系复杂;4.项目总价固定;5.总承包商承担绝大部分风险。这些特点与长输管道项目建设的要求是契合的,例如石油天然气管道一般都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项目建设涉及到业主、监理、设计、施工、采购等众多部门,各方面关系错综复杂。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PC模式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给业主和承包商都可以带来很多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大大增加了。这对承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有数据显示,因对风险预估不足,美国每年约有12%的企业破产,德国也有10%左右。

3.西部管道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西部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总承包,按照EPC总承包模式进行运作的项目。全称为中国石油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为项目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益,中石油组建了EPC项目部,对各阶段进行分先识别与管理。下面具体分阶段说明。

3.1投标阶段风险管理

根据EPC运作模式和西部管道工程的客观要求,在投标阶段就已经产生风险。原因有以下几点:

(1)工程量不确定。总承包商是按照合同条件和业主要求确定的工程量等要求进行报价的,但是在合同签订之后才有设计方案,因此按照详细设计核算的工程量造价与投标阶段的造价会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投标合同中并未给出西部管道铺设长度(约4000公里)、站场建设(玉门、山丹、张掖、西靖等十四座站场)、阀室工程(50座阀室、5座监测点)、三穿工程(穿越铁路、河流、等级公路)等具体工程量。

(2)业主免责。EPC总承包模式下,西部管道工程总承包合同文件中虽有工作量表和详细的分项报价,但业主对工程量表中的数量不承担责任。它不属于合同规定的工程资料,不作为承包商完成合同工程或设计的内容,业主对所提供材料中的错误、不准确、遗漏不承担责任。如果总承包商在投标文件中存在分项工程量有漏项或计算不正确,被认为已包括在整个合同总价中。

面对投标报价风险,总承包商在合同中要严格注意工程变更范围;适当提高不可预见费用数量,减少低价中标风险;制定完善的报价程序;以此缓解投标报价失误风险。

3.2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设计不但要满足业主的要求也是EPC采购与施工的重要依据。因此它存在与采购与和施工的合理衔接问题。科学的衔接EPC模式下总承包商效益主要来源,但不合理设计与衔接也会产生诸多风险。主要因素有:(1)设计联合体的整合风险。由于设计任务艰巨,西部管道总承包商采取了四家企业联合设计的方式。各企业的沟通与衔接对整体的设计质量有很大影响;(2)设计质量风险。由于跨度长,所经地域自然条件恶劣,设计难度大,设计质量对项目影响巨大。(3)设计与其他部门的接口衔接风险。若项目设计不能做到与采购和施工的很好衔接,对整个项目进度有很大影响。

为降低设计阶段风险,可采取的措施有(1)确定统一和一致原则,重大问题及时沟通解决;(2)打破常规,超前工作,保证设计进度;(3)设计与采购结合,保证设计质量,降低接口风险。

3.3采购阶段风险管理

西部管道工程的总投资中,采购费用占据了很大部分,约60%。采购中的设备采购的材料采购两部分费用几乎各占一半。因此EPC项目部从质量、工期角度入手,充分分析采了购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其主要集中在设备材料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的规格数量、和质量价格等方面。

该阶段应对风险的主要措施有:(1)提前协调铁路运输,保证材料运输路线畅通;(2)加强采购与施工间的合理衔接,采购人员需及时与施工部门材料管理人员及时交流;(3)加强Q/SHE管理,确保物资质量;(4)加强采购费用和采购质量控制点管理。

3.4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施工阶段是西部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之一,施工阶段影响到项目的全过程的工作效果。对于EPC项目部来说,项目的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风险是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做到质量达到优良水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阳光工程、绿色工程、精品工程的目标是EPC项目部的重要课题之一[3]。因此,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质量方面风险因素: (1)线路焊接质量;(2)防腐补口质量;(3)管沟回填质量;(4)站场工程质量;(5)通讯光缆敷设质量;二、健康方面风险因素: (1)职业病伤害;(2)工作、生活环境危害;(3)劳动防护。三、安全方面风险因素: (1)塌方事故;(2)高处坠落事故;(3)机械伤害事故;(4)物体打击事故;(5)电击事故;(6)爆破或爆炸事故。四、环境方面风险因素:(1)水体排放;2)废物管理;(3)土地污染;(4)植被和自然生态的破坏;(5)地貌恢复;(6)原材料与自然资料使用。

4.结语

本文以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工程为背景,讨论EPC模式对该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对西部管道各阶段风险进行了识别,并分阶段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希望对以后石油天然气管道或其他行业EPC项目的风险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潘会彬.长输管道EPC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1):137.

[2]吕继承.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3]张学明,刘保生.EPC模式管道工程的文化建设[J].石油政工研究,2006(6):27.

上一篇:浅议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施工管理 下一篇: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正规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