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下的商品市场分析

时间:2022-09-08 11:26:53

通胀预期下的商品市场分析

[摘要] 大宗商品价格自2008年12月底触底,进入2009年后便展开了一轮强劲的上涨。在金融危机蔓延,世界经济萎缩的背景下,商品市场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表现,分析认为主要是经济转暖预期、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导致。经济基本面改善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因,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胀预期和美元近3个月来的持续贬值,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 通胀美元原油股市

一、经济走势

当前形势下,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蔓延,经济形势复杂而严峻。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救市和刺激经济措施的不断深入,经济衰退速度明显放缓,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纷纷显现出转暖迹象。虽然经济前景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但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关于经济复苏的预期逐步在升温。

在一系列经济数据和指标逐步转暖之后,各主要机构开始上调经济增长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6月16日报告中上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测,报告中说,今年美国经济将下降2.5%,明年将增长0.75%,表现略好于该组织今年4月份的预测。该组织4月份发表的今年GDP下滑2.8%、明年零增长的预测。美国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有助于缓解衰退和支持增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可使美国GDP今年增长1%,明年增长0.25%。世界银行6月17日表示,该行将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7.2%,高于3月份预测的6.5%。中金公司最新的报告中预测中国GDP同比增长,2季度7%,3季度8%,全年7.6%~8%。

综合来看,年底前经济形势总体乐观,经济复苏的预期还将继续升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震荡向上的趋势仍将延续。尤其进入四季度后,由于2008年基数骤降,各项指标同比将会出现大幅反弹。此种经济环境下,有利于商品价格继续上涨。

二、通胀预期

通胀预期是近期商品价格上涨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胀预期是否会继续升温,能否形成实质通胀对商品走势影响较大。目前市场各机构和分析师的主流声音普遍认为通胀预期显著上升的可能性并不大,原因是有二:一是通胀预期近十几年来一直较为稳定,而且,由于目前工业生产领域的闲置产能仍处较高水平,通胀预期尚不具备全面扩散的条件;二是衡量通胀的标杆――黄金期货在本轮反弹中仅涨10%左右。

在通胀预期的推动下,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但通胀预期化为通胀现实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持续上涨,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还在下降,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三、中国因素

回顾本轮涨势,最突出的因素是“中国需求”。自2008年底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相对较好,信贷资金大量流入市场,中国买家大举入市抄底。中国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在长达5个月之久的时间里高于国际市场价格,领涨国际市场。受政府收储和投机套利需求等因素等推动下,资源类商品进口量在2009年5月份之前大幅增加。中国对资源类商品的大量进口在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反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进口量的激增使得中国在世界需求中的占比有了显著的提高。

“中国因素”能否继续成为商品市场的引擎,对商品后市影响较大。进入6月份以后,随着国内现货市场供应回升,市场对未来中国进口速度产生了担忧。从短期来看,国内大量进口已经使得市场供需的天平发生了逆转。

近期走势表明,在“中国因素”逐步减弱后,大宗商品价格在震荡中开始寻求新的指引。市场将目光聚集到美国和欧洲的消费潜力。若北美或者欧洲市场消费出现好转或美元继续贬值,并能顺利接下本轮“商品需求”的“接力棒”,那么,大宗商品市场基本面压力有望得以缓解。这正是市场当前所预期的,也是资金不惜基本面风险愿意滞留商品市场的重要原因。美国先于欧洲经济企稳已成共识,但二者能否先后担纲商品需求重任,及时弥补中国需求之缺,仍令市场疑惑。

四、美元走势

由于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多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元走势与商品价格的负相关性很强。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与商品的联动性更加密切,美元指数也成为众多影响商品价格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近三个月美元持续下跌,推动了商品价格的不断走高。

近期美元在触及年内低位后开始反弹,目前维持盘整的态势。但美元反弹的道路能走多远,恐怕还不容乐观。我们认为短期内美元还将维持震荡,不过中长期看来,美元承压下跌的趋势没有改变。

但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并没有改变,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实力是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先决条件,这也是其他货币短期内无法比拟的。此外,美国政府不会坐视美元剧烈贬值。美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债依赖很大,如果美元剧烈贬值会影响到美国国债。因此,美国为保持外债的可持续性发行,是不会让美元剧烈贬值的。因此美元汇率在下跌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在所难免的。

五、原油走势

原油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大幅飙升是商品价格上涨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原油市场后期走势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商品市场的走向。当前来看,原油基本面仍相对疲软,OPEC剩余产能充裕,美国原油库存处在18年来的高位,受金融危机影响,需求持续低迷。如果单从基本面角度分析,原油后市堪忧。但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原油基本面一直较差,并没有影响到原油价格的高涨。而且进入5月份以来基本面陆续有利好传出,在过去的6周时间里有5周美国原油库存在下降,可以说下降趋势基本确立。世界能源署和美国能源署在连续几个月下调需求预测后,在最新一期的报告里开始上调需求预测,随着经济形势的持续好转,这种上调预测的趋势仍将会继续。

六、股市走向

本轮反弹中,全球主要股指提前1个月领先于大宗商品反弹,且对商品涨势起到信心支撑作用,欧美主要股指的未来表现有望成为重要风向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股市仍有继续上涨的空间。随着经济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各机构陆续上调经济增长预测,股市仍有继续反弹的动力。

目前中国上证指数在突破3000的整数关口之后直逼3500,股市板块轮动的特点明显。中国股市近期受IPO重启消息影响,短暂进行了一下调整,随着IPO重启消息的明朗,股市重拾升势,本周创出年内新高。中国经济复苏已达成共识,市场预期6月份信贷量将大幅增加,有望过万亿,标志着流动性将得到充分保证。总的来看,由于近期管理层反复强调货币政策保持不变,外部流动性非常的充裕,这将继续放大通胀预期,有利于A股保持强势。

七、总结

通过对以上因素分析,我们认为年底前大宗商品震荡上涨的趋势没有改变,羸弱的基本面是制约商品价格上涨的最大利空因素。在“中国因素”影响逐渐消退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形势的持续转好,美国等发大经济体有望接过接力棒,成为商品价格上涨的“新引擎”。

如果我们把本轮商品反弹分成几个阶段的话,那么第一个为超跌反弹阶段,第二个阶段为流动性行情阶段,第三个阶段为通胀预期阶段。如果下一阶段商品继续如预期上涨,我们认为应该是成本推涨阶段。理由是我们对原油走势相对乐观,下阶段大宗商品价格主要推涨动力是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的水涨船高。

参考文献:

[1]国信经济发展中心:智胜通货膨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06月

[2]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直面通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01月

[3]艾慧: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上海财经大学,2007年06月

[4]《第一财经日报》:拯救全球金融.中信出版社,2009年01月

[5]朱磊:看不懂的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04月

上一篇:提高教师素质化解高职院校内部发展不足问题 下一篇:我国企业经营目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