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融理财产品的表外风险

时间:2022-09-08 10:48:26

试论金融理财产品的表外风险

【摘要】随着金融理财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多以及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金融理财产品受到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追捧,发行及销售日益火爆。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销售积累起来了巨大的资金池,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得到补充。然而,目前我国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方式采取的是机构监管,而监管部门对于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财产品作为银行表外资产往往审计困难,问题滋生得不到及时处理,2013年6月爆发的“钱荒”即银行间流动性紧张,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银行业金融衍生产品乱象。下面笔者将针对金融理财产品的表外风险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金融理财产品 表外风险 审计

一、金融理财产品的表外风险引发的经济后果

2008年经融危机震动全球,引发人们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安全性和风险性的新思考。时隔五年,中国式“钱荒”再一次引发人们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反思。从审计角度看,这一事件与当年次贷危机如出一辙。我国的理财产品是基于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在具体购买投资过程中,银行与投资者签订协议,通过组合设置产品,为一些高风险高收益项目融资,然后层层转移,最后在一些缺乏金融基本知识和经验的投资者眼中理财产品似乎变得只有了高收益而全无高风险。再有,由于目前我国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方式采取的是机构监管,而监管部门对于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具体来说就是理财产品作为银行表外资产往往审计比较困难,问题滋生得不到及时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因前期缺少相应的应对机制和补救措施而导致的事态扩大现象。最后,由于监管机构对于表外资产审查不严格,很多商业银行迫于主营业务压力,故意隐瞒银行的呆账坏账,将之能够借由“表外业务”转移至正常“四表一注”之外,进而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目的。但是,正因为此也产生了中国式的“影子银行”,最终由于风险失控引发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甚至金融市场的非良性波动。

二、表外金融理财产品审计风险

(一)计量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主要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另外我国还采用再次确认的会计方法来提高理财产品以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由于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金融衍生产品不存在类似于股票期货那样的公开市场,因此无法通过K线图以及其他金融数学模型对金融理财产品的市场供需状况、风险等级、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和可靠预测。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尚无权威第三方评估体系,因此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发现金融衍生产品很难可靠计量。

(二)信息披露风险

对于可以置于表内的金融理财产品,其负债部分由于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进行计量,使得其利润和综合收益表的相关项目难以分类,套期会计复杂。而对于很多理财产品,由于属表外业务,也就是这部分业务的经营状况是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很难对这部分做出可靠地风险评价,然而这部分表外业务却份额巨大且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影响银行当期损益。

(三)内部控制风险

众所周知金融理财产品设计涉及很多复杂的金融知识、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其背后是一个复杂的组合模型。对于普通投资者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产品结构原理以及具体的投资风险。另外,由于金融机构的销售需求和投资者的购买需求这样的双重需求刺激下,金融理财产品更新速度快,种类繁多,这无疑会给风控系统带来巨大挑战,常常出现的状况是内控系统的完善速度远远追赶不上金融产品的研发和发行速度。再加上很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是表外计量,可靠性本身大打折扣,这就为相关审计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四)审查风险

金融衍生产品的审计是以风险为导向的,而且近年来也一直强调注册会计师要不断学习相关金融知识,加强自身专业判断力。但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极其复杂,正如中国古语所言“隔行如隔山”,对于第三方审计人员来说,很难真正弄清每款理财产品的风险点,当然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这也是不现实的。

三、表外金融理财产品监管风险

(一)缺乏针对金融理财产品的专业监管机构

我国目前由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监管,保监会对保险机构发行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监管,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发行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监管。但是针对理财产品这一金融领域并没有一个专业的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和协调,因此一旦某个金融理财产品涉及到两个以上监管部门,就会出现监管盲区,对于表外业务的审计更会出现由于沟通不畅被钻漏洞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多个监管部门协调行动,但正如笔者前文所说,金融理财产品更新速度快,金融市场更是瞬息万变,协调行动自然也远不如根据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专业化监管。

(二)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到位

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处于卖方市场,供小于求,其合约条款更多是出于保护发行金融机构而非投资者。另外,由于机构投资者专业性更高,风险和维权意识、能力更强,对于金融理财产品中的风控点自然有着较为完善的防范机制;相比之下,个人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受制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专业程度所限,投资金融资材产品面临更大风险。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和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到位。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夏理财产品风波就是由于银行以表外业务代销理财产品为借口推脱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此外相关监管部门也要站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角度认真审视金融机构发行的这些表外金融理财产品,及时相关文件,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权责以及风险防范措施。

四、对于表外理财产品风险控制的两点建议

(一)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的计量

笔者建议将金融产品分门别类纳入银行“表内”,将其盈亏、规模、类型、坏账与风险详细列入相应报表。通过金融模型对这些金融理财产品的盈亏和规模进行风险性评估,然后根据不同风险等级进行入账价值计量。另外引入第三方审计对这部分业务进行审计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强化信息披露程序和相关法规

对于理财产品销售后的会计报表计量结果要主动上报相关部门备案,以便监管部门把握金融理财产品的市场信息,对于关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及时录入,对于重要节点建立数据库长期跟踪分析。此外,对于第三方审计人员,要重视审计对象在金融衍生产品这一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将之纳入银行整体的风险考量当中。

(三)提高金融业审计人员的执业素质

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岗位准入制度,选拔具有多样化知识结构和层次的人才,打造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严谨的审计队伍。对于第三方审计,在加强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金融知识的涉猎,行会或者所在单位要对审计人员进行有针对的再培训,使之熟悉金融衍生品领域常见操纵手法。

五、结语

银行理财产品的繁荣标志着我国投资理财渠道的进一步丰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理财产品的研发、销售以及兑现这一过程存在诸多风险点。尤其是很多商业银行将金融理财产品计入财务报表之外,视为“表外业务”。本文笔者对对金融理财产品的表外风险进行重点探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我国银行业能够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旗平.关于商业银行与投资者理财利益不对称问题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0,(11).

[2]贾小雷.产品监管:基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范围的延伸[J].上海金融.2011.

[3]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2).

上一篇:财务管理假设文献综述 下一篇:论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