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正能量?

时间:2022-09-08 10:11:09

青春期,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正能量?

在他们看来,长辈围着“我”转,处处以“我”为中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无形之中,削弱了孩子与外界正常交往的能力,扭曲了健康成长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愈发自闭、自我、自傲,缺乏宽容与理解,缺少与外界沟通的正能量。

当前,随着手机、电脑、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其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对于青少年来说,无论是90后一代,还是00后新生代,他们生来就被这些便捷的通讯工具包裹,无形之中,便成了被其捆绑的“奴隶”,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却被无端忽视。信息时代,“机”不离手,“人机”取代“人际”,手机依赖症,已被称为指尖上的毒瘾。

长期以来,孩子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成为可以对父母及隔代长辈随意下发“圣旨”的“君王”,唯吾独尊的气场与心理漫溢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他们看来,长辈围着“我”转,处处以“我”为中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无形之中,削弱了孩子与外界正常交往的能力,扭曲了健康成长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愈发自闭、自我、自傲,缺乏宽容与理解,缺少与外界沟通的正能量。对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孩子们,加以正确引导和垂范,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交际观,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健康心理,尤为重要。

沉浸在一个人的小世界

正读高二的小强,出生在省城优越的家庭里,父母是机关公务员,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他的卧室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运动衣、漫画书和各类电子产品,从小过着神仙日子。一天,老家农村来了一位远房亲戚,爸妈在客厅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而小强则雷打不动地安坐在自己的卧室里玩着游戏。出于礼节,爸爸喊小强出来和客人打个招呼,小强置若罔闻。爸爸几次呼喊且几乎动怒之后,小强才极不情愿地从卧室出来,懒洋洋地来到客厅往沙发上一坐,看都没看那位亲戚一眼。爸爸介绍说:“这是咱老家的亲戚,快喊爷爷。”小强一边咬着苹果,一边漫不经心地从嘴里挤出冷冰冰的“爷爷”两个字。客人甚为尴尬。

那天下午,爸妈要出去应酬,便让小强在家陪客人说话。待他们走后,小强依然一个人埋头在自己的卧室里玩电脑,那个远房亲戚看着陌生的房间,陌生的人情,陌生的环境,顿觉心焦难耐,异常冷落,于是抓起行李,对正在聚精会神地玩游戏的小强说:“孩子,家里有急事,我回老家了,你爸妈回来后你和他们说一声。”小强抬头,弱弱地说:“好。”客人长叹一声,便摇头走出门去。

PS: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而你却在玩手机。在压力越来越巨大、人情越来越淡薄的繁忙都市里,孩子从读幼儿园开始,家长们便倾其所能带着他们四处参加各种天价补习班,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音乐、绘画、舞蹈统统轮番上阵,与别的孩子相比,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又有多少家长知道,比这些“天才班精英班兴趣班”更重要的,不是花了多少钱报了多少兴趣班,而是孩子内心的丰盈与美善。孩子的幸福,不是在每个难得的双休日,极不情愿地被家长从被窝里拉出来,拖着疲倦无奈的身心去参加各类补习班,而是享受与家人团圆、全家人一起吃顿便饭的温暖。孩子与家人的正常交流时间都不能保障,连最基本的尊老爱幼的礼节都不具备,学那么多所谓的“才艺”在身,又有何意义?这无异于“1”和“0”的关系,“1”代表品德素养,“0”代表众多才艺,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添加再多的“0”也徒劳无益。上述案例中的小强,若是能亲热又客气地与客人交流攀谈,顾及到客人的情绪,也不至于造成客人甩手离去的囧地。

长辈的人际交往形态影响孩子的交际观

孩子与外界交际能力的形成及彰显,还体现在父母于素日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上,长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较为深远。

小鹏出生在郊区一个平凡的家庭,父母依靠在城市的菜场卖菜为生。小鹏自记事以来,便跟在父母后面,和菜场那些熙来攘往的人流作伴,无形中遇到过形形的买菜人。读中学后,每到周末他都会到菜场学着帮父母打理生意。用他自己的话说,父母整日在菜场起早贪黑,实属不易,能帮他们分忧,是件幸福的事情,况且和那些顾客朋友们打交道,也不至于让自己的心灵孤独,还可以训练口才——因为卖菜这样的生计,便是学着与人交流的最真实的课堂。

起初小鹏有些抹不开面子,渐渐地小鹏不再羞赧与胆怯,且练就了一副流利的口才,待人接物以礼至上,面对不同年龄层级的顾客,他“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地叫个不停。顾客们见小鹏如此热情,个个心花怒放,每次都会情不自禁地在他的摊位前买菜。渐渐地,顾客们都知道菜场有个卖菜的中学生小鹏,人们到他的摊位前买菜,不仅是因为他的热情,还因为与他会和顾客亲密攀谈。攀谈是心灵碰撞并产生共鸣的方式之一。

PS:每一个生命在降临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内心都如莲花一般纯洁无暇,在成长的岁月中,内心素养如何建构,思想品行怎么培养,人际交往如何引导,是摆在家长、老师和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这朵花能不能在阳光下炫彩绽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任何事情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集思广益,离不开交流探讨,离不开自我推销,而这些都需要通过与人交流、与人交际得以实现,任何孤立的、自闭的个体,在这个社会中早晚会被踢出局,所以,培养孩子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势在必行。

失群的孤雁很悲催

小雷是高一年级里的“富二代”,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爸爸开车接送,他整天一身名牌在身,上课即来下课即去。他讨厌那些整日在班里叽叽喳喳“没有涵养”的学生,甚至,他们很多人都没有用过苹果“三件套”。他吃过的山珍海味,同学们闻所未闻,他去过的国外风景名胜,同学们如同雾里看花。同学们逐渐疏远他,而他,更不啻于同那些“穷孩子们”为伍。如此一来,小雷在班里成了悲催伤感、特立独行的“孤雁”,没人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别人没有高端电子产品,没吃过山珍海味,没游过名胜景点,但大家都有可以推心置腹、志同道合、互相鼓励的朋友,这些朋友像向日葵一样,每天迎着阳光生长,开心又快乐,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无形资产。

PS:我们深信,小雷骨子里依然纯善温暖,他的行为只是他所生活的家庭环境使然。但别人物质上的贫困和心灵上的富足,较之于他精神上的贫困和物质上的富足,还是令人欣慰不少。毕竟,拿着父辈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出来“炫富”,不仅会让大家嗤之以鼻,无形之中也拉深了与普通大众的代沟。清纯的孩子们,还是喜欢在一个彼此内心毫无隔阂、家境地位毫无悬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嬉闹,谈理想,甚至调皮地捉弄前排女生的长头发。这种被金钱买断的隔阂,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人平等地交流,以及健全心理的形成,起到了抹煞与摧残的作用。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与人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交友法则,尤为必要。

青春时期,男女有别

大虎与欢欢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两家同住一个小区,关系好得用青梅竹马来形容,实不为过。从他们记事时,就如兄妹一样不分你我,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全都一起分享,二人成了无话不谈、事事分享、形影不离的好知己。

15岁那年的一天,大虎依然像往常一样跑到欢欢的房间里做作业,做完作业便翻箱倒柜地四处寻觅零食吃,抢着看欢欢新买的漫画书,甚至连欢欢写的日记都不放过。调皮的大虎惊奇地发现在欢欢抽屉里的书本下面,隐秘地放着几片卫生巾,他惊诧地盯着欢欢,目光意犹未尽。欢欢恼羞成怒,一气之下,甩门而去,两人关系从此冷淡。

PS:诚然,青春期孩子之间的友情非常纯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与女生的心理和生理表征的迥异已愈发凸显,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例假的来临和的日渐丰满等生理特征,已让她们内心充满了神秘、娇羞和恐慌,她们内心深处的小秘密,除了妈妈和要好的女生之外,便不再愿同别人分享,更不会向男生倾诉“秘密”,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所以,青春期的男女生,与人交往时,要注意掌握好彼此的距离,别人的日记,或是隐私,不要轻易触碰。借用别人的物品时,首先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当然,生理卫生课的老师和家长,也要做正面引导,以科学的、适当的、坦诚的、有效的方式,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度过人际交往的这道坎,给他们未来走上社会,点亮指明灯,补充正能量。

上一篇:日本人的“匠人气质”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