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时间:2022-09-08 08:39:11

浅议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摘要: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虽然局部地区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生态破坏的现状。所以,如何在规划和建设城市的同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现状,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提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建设

Abstract: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But at present,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adually worse, although local area has been some improvement, but still can not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damage. So, how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while improving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city has becom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 of worth thinking.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detailed analysis principle,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objectives; Planning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城市规划是指以建设生态城市为最终目标,以社会、经济和自然三者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方向,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利用科学、先进的规划手段,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以此确定该城市的最佳生态定位,并实施最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方案。生态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方向,在做好城市、环境、生态规划的前提下,以社会学、生态学、城市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原理为指导,合理确定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目标,强调社会、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

(一)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通过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自然资源,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使各类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环境功能标准要求。努力构建一种具备自我调节功能和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居环境,使该环境体现较强适应性和较高多样性,从而促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共存。

(二)实现城市生态经济的高效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实现城市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行,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更要实现对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此作为促进经济效益增长的不竭动力。生态城市规划倡导发展以绿色理念为主的生态型产业,力求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构建资源利用最优化的经济生态系统。

(三)实现城市生态社会的文明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满足居民健身、娱乐、学习、审美等多种需求,从而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和自然境界,将社会生态文明作为人们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之一。

二、生态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各大城市的建设速度均在不断加快,但却使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显突出。为此,在建设城市的同时,应重视保护水资源、净化空气、防风防灾、维持碳氧平衡以及缓解热岛效应等生态功能的建设,并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来抓。具体可从提高人们生活情趣、为人们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符合人体尺度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着手进行建设,同时还应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角度进行考虑,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二)坚持城市成长性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城市的发展看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使得必须根据城市的动态变化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也就是要为城市未来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成长性,所有的群落均遵循着生长的规律在运行。这就要求人们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时,也应遵循成长性这一规律,否则很容易造成生态逆退的情况发生。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遵循城市的成长性原则,并按照它的生态状态来对其进行保护、维护和更新。 (三)坚持生态承载力原则从生态学的角度上讲,可将城市的发展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称之为生态承载力。一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决定其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遵循生态承载力原则,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对城市中的产业种类、结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予以重点考虑,上诉各项指标均对生态资源污染、净化、开发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二,应重点考虑人工净化能力及环境的自净化能力,这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规模及生存质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其三,由于人口是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密度;其四,科学估算城市生态系统的极限承载能力,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对这种能力进行保护及不断提高。

(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城市不同地段的生态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以及本土特色,确定合理的环境结构体系,在充分体现城市主导功能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布局。例如,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可以借鉴土木建筑的优势,突出生态建筑群落的特点,以适应城市生态建设总体趋势,优化城市结构。

三、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措施

(一)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城市绿化水平。其一,应加强风景园林、生产绿地、公共绿地、附属绿地以及防护绿地等的建设;其二,应将绿化的重点放在公园、街头绿地以及游园等公共场所的建设上,并以城市防护林为环、以人们生活和工作区域的绿化为面、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线,构成一个环、面、线互相衔接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从以下两面着手:其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设施是整个城市中的经济性物质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给排水、供电、供气、废弃物处理、水利工程、道路、港口、机场、铁路、通讯、桥梁等等;其二,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设施是整个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也是城市居民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基础设施,如休闲娱乐、体育、教育、审美以及安全庇护等等。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科技方面的投入,以绿色技术支撑生态城市建设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新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技术条件。目前,虽然一些绿色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生态环境的建设当中,但在循环生产技术上的研发力度还略显不足。为此,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其一,给予技术的开发及创新者适当的奖励,借此来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二,加大循环生产技术的开发力度,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如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其三,尽快建立并完善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并将各项先进技术应用到体系的构建当中,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生产体系。 (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可以说政府是整个生态城市建设的领导者,并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决策能力,并借助一些政策手段将循环经济融入到城市生态建设的规划当中,适当加大建设生态城市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借此来获取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结论:

总而言之,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逸、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增长。所以,城市规划应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确保生态环境资源得以优化利用,从而实现城市建设与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焦民顺.对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9(9).

[2]王雷.赵立娜.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及措施的简要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1(6).

[3]李琳琳.生态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原则浅析[J].山西建筑.2010(34).

[4]徐文志.浅谈以生态优先的城市规划和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5]史宝娟.许亚平.索贵彬.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城市规划及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0(5).

上一篇:北方外贴阻然苯板保温的利与弊 下一篇:浅谈本溪李家山水厂景观工程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