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软语说美人

时间:2022-09-08 08:26:02

几年前,一台中西合璧的评弹交响音乐会《四大美人》让上海观众领略了评弹艺术的魅力,今年九月,经过重新编排的《四大美人》又在兰心大戏院献演。和着琵琶、三弦婉转而动听的旋律,评弹艺术家们以惟妙惟肖的表演和绘声绘色的叙说,演绎了吴侬软语的神韵和四大美人的风采。

新版《四大美人》将原先浓缩在剧目中的“西施篇”、“昭君篇”、“貂蝉篇”和“杨妃篇”扩充为四立剧目,每个剧目分三回叙述,不仅增加了故事内容,人物刻画也更为丰满。该剧汇聚了江浙沪一带著名的评弹表演艺术家如张振华、庄凤珠、秦建国、吴君玉、邢晏春和盛小云等,他们技艺精湛,气度高雅,唱腔悦耳,激情四射,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小芳”复出最耀眼

倪迎春在电视情景喜剧《老娘舅》中的出色表现,让上海观众记住了这个可爱的“小芳”,但很少有人知道,“小芳”其实也会唱评弹,而且还是科班出身。“虽然十多年没有摸琵琶了,但这次并没有做太多准备工作和恢复训练,毕竟是从小唱到大的东西,再上手还是很顺的。”

按理说,评弹里放噱头的上手都是男演员,女演员很少主动说笑话、出噱头。但倪迎春从小学艺时就喜欢创造性发挥,加上近年来在情景喜剧中的摸爬滚打,于是她也把一个又一个噱头带进了评弹。在《西施篇》中,她不但主动和高博文开玩笑、讲外文,更融合了情景喜剧中的表演手法,分外出彩。“以前评弹的噱头多数表现在语言上,因为老观众习惯耷拉着脑袋,细品评弹的韵味和台词魅力;但如今的观众除了要听,还要看,我们在满足他们听觉享受的同时,也要照顾到他们的视觉需求,所以我就有意识带进一些喜剧的表演手法,效果还不错。”

过于刻板的程式化表演恐怕是多数传统戏曲、曲艺难以克服的弊病,评弹也不例外――讲到家仇国难就要愁眉紧锁,讲到亲人失散就要脸露苦相,诸如此类。对于这种对号入座的脸谱化表演,倪迎春认为:“程式化表演虽然有其道理,但以现代审美观看,人们更希望看到真情实感的流露。我唱评弹,不论是哭是笑都来真的,不然就觉得没尽兴,哪怕你今天一句词也没唱错,一个节奏也没踏错,但若没有全身心投入,我就不觉得这场书是成功的,起码我对自己不能满意。”

年轻观众进书场

如今的文艺创作,凡碰上历史人物总难免戏说一番,但《四大美人》的编剧窦福龙却无“跟风”之意:“我笔下的四大美人故事都是正剧,没有戏说的成分,虽然在描绘时有所发挥,但情节都是有根有据的。”为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来关注评弹,窦福龙对剧本也做了很大调整:“对于唱词,既要典雅华美又要顺畅易懂。传统评弹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扩出很多章回,演绎起来难免有些拖沓冗长,而新版《四大美人》简洁明快,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要求。”

除文本外,此次的配器也与以往不同。盛小云说:“传统的评弹配器只有三弦和琵琶,新版《四大美人》则增加了民族乐器和电声乐器,配乐效果比原先更丰满,更动听。”窦福龙也表示,以往在大剧院演出时,由于乐队规模大,配乐占了很多分量,有喧宾夺主之感,这次主创人员缩减了乐队规模,重新编曲,在突出评弹传统乐曲特色的基础上,乐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和各类新兴文化休闲活动的兴起,评弹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挤压和冲击;评弹观众也始终局限于中老年人,大多数年轻人只是追捧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对于传统艺术没有多大兴趣;加上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渐渐淡出舞台,评弹界一度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这是令人忧心的。

然而,我国民族音乐特有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流行音乐所无法比拟的,评弹艺术要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当今观众的审美口味,只有把年轻观众吸引进书场,才能有更好的将来。近几年来,苏州、上海有关方面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培养新的评弹演员,艺术家们也用心创作出一些中西合璧的新剧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评弹艺术。此次新版《四大美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乐队配乐、新老演员的搭档、评弹的传统艺术风格上进行了创新,并在家喻户晓的四大美人故事中加入了她们不为人知的细节,让人耳目一新。

上一篇:罗西尼式的爱情咏叹 下一篇:一颗热爱京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