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春西葫芦―夏萝卜―秋番茄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08 07:55:04

保护地春西葫芦―夏萝卜―秋番茄栽培技术

近年来,山东省定陶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在部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推广大棚早春西葫芦―夏萝卜―秋番茄一年三熟连茬栽培模式,实现了一年三种三收,每667 m2西葫芦产量4 000 kg,产值5 000元;萝卜产量2 000 kg,产值3 000元;番茄产量5 000 kg,产值5 000元,年总产值1.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现将该种植模式总结如下。

1 茬口安排

早春西葫芦1月上旬育苗,2月下旬移栽,3月下旬采收,5月中旬清园;夏萝卜5月下旬直播,7月收获;番茄7月上、中旬播种,8月上旬定植,元旦、春节期间上市。

2 品种选择

西葫芦选择茎蔓短、耐低温、结果早、产量高的矮生短蔓品种,如银青一代、超级早青;夏萝卜选择耐热、抗病品种,如夏抗40、夏长白2号;秋番茄采用耐热、耐低温、抗病种,如毛粉802、中蔬6号等。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早春西葫芦

3.1.1 育苗

一般在温室或温床内用营养钵、营养土块育苗。苗床采用“三高三低”的变温管理方法,即播种后保持高温促进出苗,白天25~30 ℃,夜间18~20 ℃;大部分幼苗出土后,适当通风降温,白天25 ℃左右,夜间12~15 ℃;从子叶展开到第1片真叶展开时,白天20~25 ℃,夜间10~13 ℃,防止幼苗徒长,促进雌花分化;定植前10 d逐渐加大通风量,降温炼苗,提高秧苗抗性。

3.1.2 定植

定植前10 d扣棚膜提高地温。基肥可普施或沟施,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4 000 kg、复合肥50 kg,施后深翻、耙细、整平,然后做成宽70 cm、高15~20 cm的高畦,每畦种1行,株距40~50 cm。缓苗期不通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缓苗后逐渐通风降温,白天保持20~25 ℃,夜间15 ℃左右;进入结果期适当提高温度,白天25~30 ℃,夜间15~18 ℃。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浇水。另外,早春栽培的西葫芦应进行激素处理保花保果。

3.2 夏萝卜

3.2.1 播种、浇水、追肥

播前结合深耕每667 m2撒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过磷酸钙30 kg、钾肥15 kg。整地起垄,双行栽培,垄距25 cm、垄宽80 cm、垄高15~20 cm,株距20 cm。每穴播种2粒,播后覆土2 cm。为保持水分、保证出苗整齐,用谷壳、草等物进行覆盖。5~7叶时及时定苗。夏季炎热,日照强烈,田间较旱时注意合理浇水,幼苗期遵循少浇勤浇的原则,保证出苗齐且快;叶片生长盛期(从“破白”至“露肩”),要适量灌溉,但不可浇水过多;根部生长盛期,注意供水充分且均匀。在萝卜膨大期以前进行追肥,667 m2施尿素15~20 kg。

3.2.2 病害防治

萝卜生长中后期发现黑腐病和软腐病,用72%农用链霉素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3.3 秋番茄

3.3.1 播种、田间管理、采收

播前晒种2~3 d,播后在营养钵上加盖遮阳网降温保湿,并注意防雨,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和夜蛾。苗龄30 d左右,结合深耕整地做畦,每 667 m2施腐熟有机肥4 000 kg、饼肥100 kg、复合肥50 kg,做成畦高20 cm、宽80 cm,沟宽40 cm的深沟高畦,每畦定植2行,株距25~30 cm。定植时浇透水,缓苗后及时中耕,秋番茄中耕次数不宜过多,且宜浅耕,尽量不伤根系。第1穗果有核桃大小时,每667 m2施尿素10 kg;第3穗果坐稳后,667 m2再冲施尿素10 kg。表土发白时及时浇水,同时防止涝害。外界气温低于20 ℃时盖棚膜,随着温度降低加盖草苫。及时采收已红熟的果实,冬至前后保温困难,可将未成熟的果实采下用乙烯利处理,放于温室内后熟。

3.3.2 病害防治

秋番茄整个生长期主要病害为早疫病、褐斑病、病毒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平时注意及时清沟排水、控制发病中心、及时摘除病叶。早疫病、褐斑病可用64 %杀毒矾600~800倍液、72.2%普力克1 000倍液交替用药防治;病毒病从苗期开始注意防治,可用1.5%植病灵800倍液或20%病毒A 500~700倍液喷雾防治。

上一篇:香葱一年三茬高效生产技术 下一篇:嘉祥细毛长山药提纯复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