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时间:2022-09-08 07:40:11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的熏陶下,学生作文思想政治化,感情单一化,意象固定化;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学生作文主题崇高化,构思模式化,语言共性化;没有个性化的思考,没有个性化的体验,没有个性化的表达,作文已变成一种僵化了的与生命个性毫不相干的东西,学生无写的自由和表达的权利,最终失去个性,失去想象的能力和空间。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生成作文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作文教学中,生成教学的理念其实更加重要,传统的作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得很死,而“文无定法”的积极一面很多老师有很大顾虑,这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强调创新与发现的现在值得反思。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时刻面临着这样的困扰: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是生成教学,什么样的不是呢?由于与其他的教学形式不同,生成教学没有固定的实施模式,这也是生成教学自产生以来倍受人们关注和评论的原因。

在生成性思维受到关注以前,我们的教学长期受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本质主义注重对事物初始条件和状况的探寻,对固定本质和共性的追问,而对人生活于其中的周围世界、对人的当下存在状况以及对人的生命特性漠不关心。受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 教学注重本质、实体世界,轻视教学的生活和人的世界;追求教学的预定性与同一性,忽视其多变性和差异性。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教学过程被看作是受教学规律(或者本质或规则)控制的过程,原本丰富的教学过程变成了线性的教学流程,它封杀了教学中教师的机动空间,剥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和健全人格的生成,使教学过程失去了本应有的人文关怀。

在生成论的视野中,“一切都是生成的,都处于永恒的变化过程之中,不再存在一个预定的本质”。在教学论研究领域,生成性思维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观照下的教学,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理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其本质是在互动状态下的探究与升华的过程。其基本理念表现为对表现性目标、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事件、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和附加价值的关注。它更多地关注过程的生成与价值,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我国最早明确提出生成性教学思想的是叶澜教授,她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说:“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会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发展方向,应力求设计的灵活,由单支流程设计变为分支流程设计。如果实际教学需要,我们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任何思路,随机应变。她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是有生成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会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是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并于1997年提出了生成性教学思想:要“以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首次提出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

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认为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基础知识教学,听说教学和阅读教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语文教学体系。而在作文教学中坚持生成性教学理念,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坚持“以学为主”这个作文教学改革理念的核心,也就是“以人为本”,其教学目标应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以学为主”作文教学目标包括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文情感的张扬三方面内容。我们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整合教学目标,确立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维目标,让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培养能力,又习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提倡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倡导“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写作的内驱力,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最终达到“我会写”。《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以学为主”作文教学避免了传统作文教学忽视个体差异的一刀切的做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等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特点灵活地制订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以学为主”作文教学强调写作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教学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倡导学生加强自主体验和积累,学生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勉强去写,往往也是随意编造,敷衍成篇。因此,我们注意指导学生加强自主体验和积累,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①自主阅读,以读促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可以领略前人磨练成熟的思想作风和符合规律的思维方法,能够学习到前人来自生活的经过加工的语言精华和纯熟的富有成效的表达技巧。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是弥补学生直接经验不足、丰富学生素材储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越广泛越好。我们还注意加强阅读指导,如怎样选择读物、怎样读懂文章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等。进行读书指导,不仅要讲道理,而且要教一些具体方法。如要求他们认真看准字词句段,做到边读边想,细心体会字句的意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等;可以引导他们先通篇粗读,后重点细读。不理解的要反复读、反复想;可以辅导他们先了解文章大意,后体会文章中心等。并教育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②开放课堂,走进生活。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叶圣陶先生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鲁迅先生说:“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因此,我们应带领学生到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感受、体验,如组织春游,开展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组织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让他们领略美妙的自然,感受火热的生活,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鲜活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重视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强调写作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教学中,我们开放作文的内容主题,保证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像。当然如果把各种鲜活的思想和内容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天性的压抑、个性的湮没。“以学为主”作文教学强调开放习作形式,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记叙、议论、抒情或综合等表达方法和诗歌、剧本、广告词等体裁,让他们自由展示个性。如我们进行了“活动作文”教学,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使作文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倾吐情感的过程。如“信息技术作文”,即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集成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开展作文教学。其一,运用多媒体创设优美的习作氛围,努力营造唤起学生作文意识的良好氛围;其二,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其三,可以虚拟现实的环境,多媒体可以精确、生动而安全地虚拟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让学生获得真切体验。此外,我们还指导学生进行模仿性练笔、想像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形式的训练,使他们养成善于动笔的好习惯,学生基本上做到了精彩的文章读了写,优秀的影视观后写,生动的叙述听了写,感人的事件见了写。

通过上述途径可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关键在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作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突破;同时要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畏难情绪,使他们感觉到写作文不是一件难事、苦事,而是像学骑自行车那样容易、听偶像唱歌那样开心,那么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大有希望了。

上一篇:谈大学基础课程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 下一篇:《遥感技术》双语教学实践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