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形象

时间:2022-09-08 04:36:13

试析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形象

内容摘要:《史记》作为史传文学巨著,其叙事的精彩奇妙、悲壮的文章风格,尤其是对人物的精彩描写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所塑造的项羽形象更是能让我们对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了解。

关健词:史记 项羽 形象

项羽作为楚汉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性格中的优点使他征服天下成就霸业,但其性格缺点又使他功亏一篑,兵败收场。其性格的多元与复杂造成了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的项羽形象却能让我们对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少年大志,骁勇善战,颇有胆识

《项羽本纪》中描写项羽少年学术不成,看似平庸难成大器。但又通过描写他观始皇出游时的语言:“彼可取而代之”,展现其雄心大志。后又借其叔项梁“因此齐籍”侧面点出项羽不是不成器,而是必成大器。司马迁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这一细节,就是要突出项羽的年少大志,而这种志向也为后来他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

英勇善战,有胆识,这也是项羽最为典型的形象特征,也是他霸王形象的根本。“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一惮籍矣”。直至后来杀宋义夺取兵权时,“既其帐中斩宋义头”,行事果断,而后与宋义论兵,都说明他有胆识,并非一介武夫。这时的项羽在诸侯中已展露头角。但奠定项羽霸王形象的最关键事件就是巨鹿之战。项羽“皆沉船,破斧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誓师鼓舞将士。司马迁在表现项羽作战勇猛并非描写项羽本人,而是着重描写各个诸侯观战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各路诸侯“从璧上观,楚将士无一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心惶恐”,从侧面描写项羽的英勇,项羽的英雄霸王地位也随之确立。

二.为人主少计谋,残忍暴虐

项羽性格上的缺失注定了他自刎乌江的悲剧命运。首先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少智谋,在关紧时刻不能分清敌我,轻信人言。当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告诉项羽刘邦称王关中时,他怒气冲天的要找刘邦算账。然而经项伯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入乎,进人有大功而杀之,不义也。”项羽立刻就相信了,而并不问项伯如何得知。而后在鸿门宴中,开口便将曹无伤供出,白白断送了自己的内线,行事轻率而少智谋。当范增示意他杀刘邦时,他又迟迟不肯动手,却又对樊哙的话深信不疑,明显的敌我不分,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以致放虎归山,为自己埋下大祸害。司马迁在此处把刘邦对待曹无伤的行为和项羽对待项伯的行为进行对比,用刘邦的沉稳机智,老练多谋反衬了项羽的短谋少智。其次,项羽性格缺乏远见,目光短浅。在他攻破咸阳后,有人建议他在关中定都,但他却思欲东归,说“富贵不贵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又至后来,分封各路诸侯之后,杀义帝,以致“群臣稍稍背叛之”,这一系列行为都说明他作为统帅看不清天下形势。另外,项羽性格上又一显著特征便是残暴,在攻打襄城时,襄城久攻不下,当攻下后就命人“皆坑之”。又如在对待章邯的军队时,“夜击坑秦军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直到后来引兵西屠咸阳,火烧咸阳,大火三月不灭。这些都体现了他性格中残忍、暴虐的一面。

三.残暴兼有仁爱,霸气而又多情

在项羽的性格中,除了优缺点之外,还常常游离着一些复杂的情感特征,使这位英雄身上又多了几分侠骨柔情。项羽确实残虐凶暴,但又关心士兵念及百姓疾苦。《项羽本纪》中在描写项羽杀宋义时,宋义自私自利不发兵救赵,而是只求自保。项羽对宋义说:“进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久留不行.......进不恤士卒而徇私,非社稷之臣。”又在后来与刘邦的战争中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决战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这正是项羽爱民思想的体现。在项羽的性格中,既有残暴,又有仁爱。他一方面是诸侯见了也要“膝行而行,莫敢仰视”的英雄霸王,但另一方面又是有儿女情长的多情之人。对待虞姬的温柔多情,能“泣下数行”,对待自己的坐骑不忍杀害。项羽这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兼具了风云气和儿女情。

项羽的一生,从顺应历史潮流诛除暴秦成就霸业,到后来与刘邦的楚汉战争中兵败乌江。虽然他有很多性格上的缺点,但始终都是以一个英雄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在描写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形象的同时,既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也揭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和他失败的原因,给予了项羽以客观的评价。

(作者介绍:赵竹,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上一篇:关注中职生的心理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下一篇:大学生借助手机媒体继承传统文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