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提经济“降杠杆”

时间:2022-09-08 01:20:51

央行首提经济“降杠杆”

“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重点是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是11月5日,央行在其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的。这种表态的潜台词是,下一阶段仍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紧,通过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为调结构创造空间。

此外,在7月取消对银行贷款利率管制之后,央行再次在上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央行称,近期将有序推进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开展贷款基础利率报价、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工作。

经济将经历降杠杆的过程

“以往依靠外需和地方政府主导高投资的增长模式面临转型,但新的强劲增长动力尚待形成,经济运行往往呈现脉冲式的小幅和反复波动特征。”央行称,在近几年较大幅度加杠杆后,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

在历次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这是第一次提出“降杠杆”的判断。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GDP的比值已经超过2倍了,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一个比较高的范围。另外一个衡量标准上,中国的广义债务与GDP的比值亦处在较高的水平。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讲,其一,企业债务水平与GDP的比重迅速上升,企业的债务率偏高;其二,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杠杆率较高,从商业的角度看融资平台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这两块是问题的核心,造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高杠杆率”。

刘元春还表示,降杠杆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降低负债规模,从央行的角度来讲,就是对货币发行、贷款规模进行控制,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要控制。第二种是增加资本金,例如放开企业IPO等。

在上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也坦承,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问题比较突出。

尽管在未来几年面临与发达国家类似的降杠杆过程,但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央行显得信心满满。“综合各方面情况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8.7万亿元,同比增长7.7%。央行认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增长处在合理区间。而在此期间,央行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较大,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正在取得进展,宏观调控方式不断创新,调控经验更为丰富,都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央行称,国内储蓄率较高、金融体系资本和拨备等较为充足,总体看也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谈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央行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重点是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统计显示,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0.3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6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2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0亿元。“6月份以来信贷扩张动力较强,贷款集中于月初投放的情况较为突出。”央行报告称,在外贸顺差较大、外汇大幅流入、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情况下,货币信贷扩张的压力仍然较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预计,四季度单月投放会由于季节性安排有所降低,全年人民币信贷增量将达到约9万亿的水平。

刘元春表示,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保持整体宏观经济的稳定,这最为核心和根本;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应当强化;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管理也是一个重点,6月之后银行间市场资金成本有所降低,但目前看,仍然偏高。

而李志强则表示,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其实就是延续从二季度以来政策的基调。过去的两个季度,与今年一季度以前,感觉要紧张一些。目前,贷款利率管制已经取消,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将更多地在货币市场层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去调控。

央行也称,将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促进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央行公布新货币工具SLF

央行网站消息,周三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货币政策工具多了一项:常备借贷便利。从国际经验来讲,中央银行通常综合运用常备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两大类货币政策工具管理流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运用。1-9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数据显示,6月、7月、8月及9月SLF余额分别为4160亿、3960亿、4100亿和3860亿。这也是中国央行首次披露SLF余额数据。

房贷持续增长仍难满足需求

央行早先的数据显示,9月末个人住房贷款较年初增加1.2万亿元,月度增量持续超过千亿元,但部分房贷需求仍然难以得到满足。央行在5日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分析,这主要是房贷需求旺盛和银行将贷款投向收益更好的领域造成的。

央行分析称,房贷持续增长,但部分房贷需求仍难以满足,一方面是部分房地产市场较为火爆,房贷需求超过了银行在合理审慎情况下的贷款投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经济回升,部分银行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将更多贷款投向收益更好、也符合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和消费等领域,相应收缩了房贷增速。

贷款价格呈上升趋势

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称,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总体平稳,但与上半年相比,贷款价格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

央行数据显示,9月份非金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05%,比8月份下降0.04个百分点,但比6月份上升0.14个百分点。

其中从利率浮动的情况看,虽然贷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但9月份一般贷款中,执行下浮利率的只占10.7%,较6月份下降了1.85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的占比23.31%,下降了1.21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占65.99%,上升了3.06个百分点。

央行称,利率出现的变化反映出经济活动升温及对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

不过在微观层面,有分析师认为这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

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胡泽利认为,9月以来央行抬高利率中枢,成本敏感的下游竞争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压制,不过,大中型企业受到负面影响较小。

央行称同业业务掩藏的问题复杂

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称,银行同业近两年快速发展,使得货币创造渠道发生了一定变化,其背后掩藏的问题也比较复杂。

央行这一表态指的是6月份“钱荒”过程中备受指责的银行同业业务。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央行在6月底一度“袖手旁观”的部分原因。

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之间及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行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等。

央行称,2013年以来,通过同业渠道创造的M2一度仅低于人民币贷款,高于外汇占款和证券投资。

央行认为,目前同业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管理资产负债、创新产品和拓展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渠道。但部分机构在开展同业业务中也存在操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期限错配较严重和规避监管等问题,部分商业银行还利用同业业务开展类贷款融资或虚增存款规模,加大了流动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果。

在6月的“钱荒”过程中,分析师和投资者也普遍认为,同业业务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下滑风险。

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称,下一步将完善同业业务管理,健全相关考核和监管机制。

上一篇:闪耀英伦的璀璨明珠 下一篇:一筐红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