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时间:2022-09-08 01:18:34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要将相关的数学史适时引入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要发掘数学特有的理智美,渗透数学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课堂上要注意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文化 渗透 策略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为课程的数学无不闪烁着文化的光辉。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内涵十分丰富,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数学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这里,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要将相关的数学史适时引入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介绍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故事,是渗透数学文化价值教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因为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产生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搜集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讲到相关内容时,随时插入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与面积》时,可开展一次以圆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如《圆的历史》、《圆周率的由来》、《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趣味记忆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感知圆的文化属性,感受圆特有的美,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了解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再如陈景润病魔缠身仍潜心“皇冠”摘宝,腿残的华罗庚与“优选法”等优秀人物的事迹,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为科学、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二、数学课堂教学要发掘数学特有的理智美,渗透数学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

数学的美不象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亮丽而潇洒,甚至也不象其它社会美那么地直观和具体,它抽象、严谨、深沉、冷峻而含蓄,是一种理智的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发掘数学的特有的理智美,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数学的美。小学阶段数学的美学价值主要包括:动态美、静态美、对称美、不对称美、直观美、抽象美……。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在大自然飞翔的蝴蝶、蜻蜓,一群放风筝的快乐的孩子……。让学生领略自然界中的对称美。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再利用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松树”、“小草”、京剧的“脸谱”等图案,让学生说说这些图案有什么特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很容易判断出“松树”等图案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如果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又可以让学生感悟对称,体会对称的美。

另外,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构造美、推理论证的严谨美,都会给学生美的熏陶。

三、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每一个重要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获得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一些数学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趋势,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也正是在数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新知搭桥铺路降低新知的学习难度,增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及其学法的迁移,引起学生的深思:可不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分析呢?而在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时,可以用小组合作探究及多媒体演示多种切拼方法,让学生在探讨、切拼的时候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是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比较、推导等数学思想方法。这个展现过程可能在学生以后的人生是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更有用、更有生命价值的知识。这种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可以使他们受益终生。

四、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作为数学素材,或者将教材中问题适当开放,使之更接近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如:在学习“统计”时,可结合奥运会上奖牌数、射击环数的统计,根据“中华风采”彩票抽奖中奖率引出概率的内容等。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及文化层面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广告中的数据与可靠性,商标设计与几何图形、“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等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无处不在的数学足迹,了解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文化。

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情境,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

数学不仅有利于人们逻辑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人们创造性的才能,审美直觉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借助数学科学的文化价值,把蕴涵在数学课程中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加以挖掘与提升,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现。

上一篇:用活教材,教活学生 下一篇:学习新理念,尝试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