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检测,更是引领和关怀

时间:2022-09-08 11:34:48

是检测,更是引领和关怀

综观2013年常德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所彰显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测试,更是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领和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

一、试题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2013年常德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在材料背景、问题设计等方面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素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因此,命题已经实现了从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的重大转变。仔细审读本套试题,我们发现其主要特点有:

1.正面引领

本次试题有一个明显的亮点,就是重视对学生成长的正面引领,即通过试题正面告诉学生怎样做人。具体表现在:

一是创设情境,没有采用反面材料和负面事件,而是利用正面典型加深学生对人类优良品质的理解和认识,实施美德引领。例如,第9题:

中学生小红在班上很受大家的欢迎,因为她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无论他人家庭贫与富、成绩好与差,总是能一视同仁。这表明小红在与人相处中做到了

A.自尊自爱 B.平等待人

C.遵守规则 D.自信自立

此题选用的就是一个“平等待人”的正面典型“小红”。又如,第11题:

目前,在很多中学,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校园到处体现着平等,洋溢着快乐。所以如此,是因为师生之间平时能够做到

A.没有矛盾 B.相互帮助

C.有效沟通 D.距离适度

此题抓住了当今学校中师生关系的主流——朋友,而不是师生交往中有时发生的问题和障碍。试卷中的此类试题还有第6、7、8、10、12、22、26(2)、27(3)题等。

二是将党的十精神有机融入到试题之中,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同时,又使卷面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和思想性。例如,第12题:

在人生的道路上,为了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往往需要“攻坚克难”。这表明了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具有如下的心理品质:①重视竞争 ②刚毅顽强 ③智慧豁达 ④勇敢无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此题的亮点是把十主题中的“攻坚克难”有机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奋斗之中,设计巧妙,寓意深刻。试卷中体现十精神的试题还有1、5、6、15、16、26、27题等。

2.情境开放

今年试题的“开放性”特征非常明显。这表现在:第一,无论是通过文字材料,还是通过图片所创设的情境,都是源于同时体现开放的社会生活;第二,根据题干情境所设置的问题大都属于非限制性的开放式问题;第三,学生通过对情境的体验,发散思维,可以悟出一些源于教材,又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或道理。也就是说,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角度回答问题,所以答案具有多元化或者多样性的特征。例如,第24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也使得官员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

材料二:十之后,借力中央高层惩治打击腐败的决心,我国网络反腐多处开花,陕西“表哥”局长杨达才、重庆雷政富、“房姐”龚爱爱……只因为一段视频或几张照片放进微博里,这些昔日的“人民公仆”立刻应声倒下。回顾2012年,微博反腐可谓风声水起、格外耀眼。“微博一转,关注数万”,这绝对是微博反腐的真实写照。

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网络问政”“微博反腐”有利于公民行使什么权利?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行使这种权利?(请举出三种)

(2)我们在行使这种权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网络问政”和“微博反腐”是当今社会中学生并不陌生的政治生活,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是源于社会的开放和进步。同时,本题设问宽松,学生在回答时有较大的得分空间。

例如,学生回答问题(1)的第一部分时,若点出“监督权”,即可得满分。若回答“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或者“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也可以酌情给分;回答问题(1)的第二部分时,若答出以下任意三种,即可得满分:向人大代表反应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可以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可以给有关国家机关打电话;可以直接向有关人员反应情况;等等。学生回答问题(2)时,若写出“合乎法律程序和法律规范”即可得满分。若答“依法行使监督权”或“不得捏造和歪曲事实诬陷他人,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也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试卷中较为典型的开放性试题还有第21、22、23、24、25(2)、26(2)、27题等。

3.关心学生

2013年常德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以生为本,彰显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其表现是:第一,反映学生的生活。即试题所涉及的现实生活都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如勤俭节约、人生价值、传统节日、考试成绩、个人隐私、地震、、美丽中国、中国梦等。第二,试卷阅读量不大。整卷4500字左右,比2012年少了近500字。第三,试题设计更加人性化。今年比2012年多了3个图文并茂的试题,例如,第8题就是通过观察一组图片来选择答案,形式新颖,形象生动。同时,整卷参考答案比2012年少了300字左右,从而使学生的书写量适当减少,思考问题的时间相应增加。第四,行文亲切。今年大部分试题,从考试内容的选取、问题情境的设置、作答的提示与要求,到试题材料文字表述的亲切流畅、试题难度的合理预设,都在极力营造美好情境,传递美好情感;同时,还在行文中做到了平和、亲切、通俗、简明,从而对考生多了一些尊重和关心,少了一些命令和生硬,显得十分温馨和友好。

4.关注本土

2013年常德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既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变化,也引导学生放眼世界,还特别关注本土——常德本地的人和事。例如,第7题:

驾驶湘JT0997出租车的常德“最美的姐”杨芳华不仅能在关键时候见义勇为——及时搀扶和护送严重烧伤的“救火勇士”赵志福去医院,还能在平时经常看望困难老人,免费接送老人,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杨芳华的事迹启示我们,追求生命的价值,就应该①脚踏实地,珍惜时间 ②热心公益,乐于奉献 ③淡泊名利,爱岗敬业 ④学会宽容,谨慎选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对于常德“最美的姐”杨芳华的事迹,学生不一定都知道。通过中考试题,让学生了解和关注本地的先进典型,能够感觉到榜样就在身边,道德源于生活,伟大出自平凡。这样的内容,拉近了学生与试题的时空距离,增强了试题的亲和力。

此类试题还有第20题、第26题第(2)问,等等。通过关注本地的人和事,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引领学生将这种热爱之情延伸为一种更大的爱——对母亲祖国的热爱。

二、学生答题典型失误分析

考试结束后,从对全市45836名学生答题情况的抽样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失误。这些反映出考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一些缺失,说明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切实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夯实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重视道德体验与践行,真正引领学生的道德成长。

例如:第1题是一道时事选择题,本来是比较容易的试题,只要学生知道十的主题就完全能够选对,但是本题的得分率仅为56.86%。这说明部分学生对于国家重大时事的关注不足。其它几道时事试题虽然得分率高一点,但也没有达到100%。可见,有些学校的时事教育还比较薄弱,既没有在时间上保证,更没有在内容上落实,导致学生对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知之甚少或知之不清、不熟。

第10题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道试题,仅11.40%。此题考查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当代初中生的优秀品质,而备选项中的“③自我控制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强”也许是个别或少数初中生的品质,但从整体和宏观上看,作为未成年人,当今大多数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则是不够强的。考试时,多数学生选择了含有③的选项。这说明当今不少中学生在某些方面还不能正确地自我认识。

第22题的题干材料是学生都十分熟悉的“徐砺寒事迹”,并引用了网友的热评,同时试题在设问上融合了以往的“话题交流”与“情境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并在最后明确我们应该怎样做。然而,大部分学生没有领悟或者注意到这一双重要求,仅从一个方面作答。同时,学生所答“感悟”,有的只涉及“诚信”,有的只涉及“责任”。所以,本题的得分率未能达到50%。这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缺乏对于日常生活的自觉反思和典型情境的深度体验,导致“感悟”不到位。

第23题是一道评析题,主要是就“意志”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试题设计了四个具体的情境考查学生对意志品质四个表现的理解,同时,又设计了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情境让学生分析。很多学生虽然能够做到对上述五个情境逐一分析,却不能做到准确分析,规范表述,致使本题得分率不到40%。这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对今后复习教学的启示

从对试题本身以及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有益的启示:

1.注意整合,努力夯实基础知识

努力夯实基础,对学科的基本知识,要能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理解和迁移,达到学科要求的再现、转换、分析、解释、运用等目标。同时,要注意将考标上的内容整合(可以从多个角度整合)成为主题或话题后复习,这样既减少了内容,又可节省时间,更有价值的是方便与考试对接。例如:①确立核心知识(关键词):交往(师生交往、与父母交往、与异往;交往的心理、品德、法律);公平(正义、分配、社会规则与秩序);选择(学习、升学、就业、做人);生命(来历、独特性、价值与意义、对待生命的态度);等等。②确立主干知识(线索):我与我自己;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我与国家;我与民族。

2.明确思路,切实转变学习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比如说,第一,要“明理”——即明白道理:以教材为蓝本,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主干知识;第二,要“体验”——即感悟生活:以情境为载体,强化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第三,要“训练”——即培养能力:以试题为平台,要求适当地进行实战演练。要围绕生活中的“话题”,多思考,多探究,在思想碰撞中获得情感体验、认知提高、行为引导,达成三维目标。

3.强化落实,正确引领道德践行

强化落实,一方面是要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动口——读书、讨论、交流、分享;动脑——对问题一定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动手——做笔记、做练习、善于整理与归纳。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引领学生的道德践行。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停留在书本认知,而要坚持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积极参与德育实践,在实践中知识得到运用、情感得到升华,行为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作者单位: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常德 415000)

上一篇:团结合作,品味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