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铸就“心”生命

时间:2022-09-08 10:21:32

“贾小勇是我们这里的良心医生。”在河南省中牟县九龙镇,提起贾小勇,十里八村妇孺皆知,男女老少都是点赞派。贾小勇是一位基层医务工作者,他不仅医术高超,更有一颗仁爱之心。行医二十多年,贾小勇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医者仁心。

继承祖训,赤子情怀

1970年,贾小勇出生在中牟县九龙镇小李庄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靠行医维持全家生计。

耳濡目染的贾小勇把病人的疾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种下了立志学医的信念,把解除病人的疼痛作为人生的追求。

农村条件艰苦,仅靠父亲行医,实在难以维持生计。

由于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贾小勇被迫辍学,随父行医。年仅十七岁的他,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医学专业,就此踏上了积善行医的征程。

贫寒学子,上下求索

贾小勇性格温和,天资聪明,由于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医生这职业充满了好奇,对于父亲珍藏的医书更是爱不释手,不分昼夜刻苦学习,为以后的行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贾小勇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自己所学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1992年,贾小勇前往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进修学习,在医院里他一门心思就是学一技之长,回到家乡为村民们解除痛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贾小勇经常到其他科室偷学老教授的“秘籍”,并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充电”。

1995年贾小勇考入河南省中医学院,由于勤学好问,刻苦努力,教授们对他厚爱有加,收为爱徒,传授针灸等疑难杂症医术。

1999年学业结束后,老师建议贾小勇到多个医院多个科室加强锻炼,提升实践经验。通过介绍,贾小勇前往郑州市骨科医院工作,主攻学习正骨手术方法。2001年贾小勇到河南省铁路中心医院工作,学习影像。

通过近十年的刻苦努力,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贾小勇已经从一个懵懂好奇的孩子,成长为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医德高尚的合格医生。

心系故土,仁心仁术

无论在外事业发展如何辉煌,家乡的父老乡亲始终挂在贾小勇的心上。

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父亲的诊所被迫拆迁,加上年岁已高,已经无力经营下去。在父亲的要求和乡亲们的期盼下,贾小勇凭借一腔热血毅然放弃医院的优厚待遇,回到了家乡,做一方百姓的健康守护者。2002年,贾小勇和妻子朱保玲在家乡开办了诊所。

从大医院回到基层诊所,贾小勇克服了诸多困难。面对农村复杂的病情和疑难杂症,二十多年的行医经验,使他体会到做医生必须不停地学习,绝不能吃“老本”,他边学习边行医,不断出外进修学习,刻苦钻研,提高医术技能。

贾小勇说,选择了医学,就是选选择了奉献,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是医者最大的快乐。

对于医患关系贾小勇有自己的理解:“先做患者的亲人,再做患者的医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么多年来,贾小勇诊所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

行医多年,贾小勇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对患者用心。他说:“只有用心给患者治病才能赢得患者心的。我现在行医的原则是不见病人不开药,有时病人来不了我就骑车上门服务,确保病人的安全。给病人输上液后,也要观察好久才放心,尤其是给老年患者看完病,心里总是担心着他们的身体状况。”

贾小勇的妻子朱保玲说,他经常担心病人的病情,时常失眠,担心手术、担心患者,担心用药后的反应。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就是贾小勇夫妻俩的生活状态。据不完全统计,经贾小勇救治的病人不少于50万人次,他为本地村民的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走访周边的村民,大家对贾小勇的医术和人品都赞不绝口。

耿庄村民李桂珍说:“贾医生两口子待人和气亲切,服务热情周到,我们都有他给的便民卡,有个头疼发烧的就先给他打电话问一下,有时候,半夜病情严重了,贾医生还会背着药箱上门出诊,费用比大医院的低,看病水平高,方圆的老百姓都信得过他。”

来自周口市太康县的曹海涛告诉记者,他在这里打工六七年了,半年前孩子生病到儿童医院去看,排队挂号交费拿药都很麻烦,看了一个星期没见有好转,后来经朋友介绍来到贾小勇的诊所,看病用药服务都很好,三天就见效了,从那以后有个啥病都是跑到这里看。

在二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贾小勇干着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一样的日常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在条件简陋的环境下起早贪黑,没有节假日,一心为病人群众解除病痛疾苦。

贾小勇常说,视病人为亲人,在基层诊所也一样能做出好的成绩,他在一路艰辛的征程中不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贾小勇告诉记者,他希望把诊所扩建为一个功能更加齐全的大型医疗机构,创办敬老福利院,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百姓。

上一篇:公众营养,不足VS过剩 下一篇:江永父女与H7N9的19天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