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技能理论在《护理技术》导尿术中的教学体会

时间:2022-09-08 10:08:08

动作技能理论在《护理技术》导尿术中的教学体会

摘要:导尿术是临床工作中的侵入性治疗手段之一,目的是护理教学和技能考核的重要内容,规范导尿术的操作,每个学生都达标,其方法是查找并列出导尿术中的问题,分析影响成功的因素,将动作技能理论引入到导尿术教学中,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导尿术集中的讲授。其结果是学生接受得快,提高了操作动手能力,较好地掌握了导尿术的基本操作。总之,按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可在动作技能形成早期,教师可使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建立技术动作的正确定型,形成良好的操作行为。

关键词:动作技能 导尿术 无菌技术 心理因素

在《护理技术》教材中“对排尿的观察及异常的护理”的教学难点是导尿术。目前,教学中多采用传统式和经验式的教学,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将动作技能理论引入到导尿术教学中,按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规范学生导尿术的讲授,现介绍如下。

一、加强学生的认知阶段是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

动作技能是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的一项任务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在肌肉活动时达到了迅速、准确、自动化的程度。教育心理学家菲茨把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在讲授导尿术前,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特点,此阶段是认知阶段即动作技能的早期阶段,怎样讲、怎样讲得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提出导尿术是谁发明的,引出导尿术发明者是唐代孙思邈,使学生对祖国医学及本专业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从而引出导尿术的概念,对概念的讲授重点地强调无菌技术的观念,用物必须达到灭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提高学生的无菌观念。基本概念建立起来后,而后导出讲授目的,在讲操作前先让学生复习男女泌尿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并提问一些相关知识加深印象,而后归纳男女泌尿系统的不同特点,以便学生的动作技能形成。其次,重点讲清楚女病人的导尿术,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操作的步骤和要求,使学生明确掌握操作的流程,按操作程序归纳为:准备、清洗、、戴手套、初次消毒、打包、倒液、戴手套、铺巾、滑管、再次消毒、插管、接尿、拔管,整理等要点,把关键步骤总结为:“打、倒、戴、铺、滑”顺序记忆法的顺口溜,这样便于学生的记忆,在讲操作中非常注重注意事项的讲解,如果操作方法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用临床实际病例讲解,使学生们提高了导尿术认识,更加深刻理解了注意事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导尿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而后看视频,这样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动作的整体印象。这样容易懂,记忆深,实际操作能力动作形成规范的快,得到学生认可。在学生掌握了女病人导尿术的基础上,讲述男病人的导尿术时运用对比记忆法就容易了。在操作步骤上不用过多进行讲述,相同点可一带而过,重点强调与女病人不同之处,如卧位、局部消毒方法、操作手法、角度、插管深度等特点,着重示范消毒方法、插管技巧等关键步骤。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常常忽略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男、女生混班的班级都感到不好意思,心里十分紧张,心里忐忑不安。因此,对学生要从心理上解除障碍,消除顾虑羞涩和害怕的心里,提高自信心,稳定心态,从而对顺利完成导尿术的操作也是至关重要。

这一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是动作形成规范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常会出现动作不连贯、不协调、学生自己难以发现错误等问题的阶段。因此,指导教师要责任心强,有耐心、有经验,严格要求进行指导。

二、强调联系形成阶段是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

这一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中期,是动作形成规范的加强阶段,经过上阶段的反复练习,学生已经把动作连贯起来,但仍不能做到动作协调,这一阶段的特点学生注意的范围狭窄,错误动作经常出现,自己难以发现。因此,此阶段对学生重点是及时辅导和信息反馈。这时,调动接受快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每组扮演“指导教师”的角色,来指导接受慢的学生,这样可相互指导和促进,经过反复的练习后学生掌握了一系列动作,此时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了,易出现浅尝辄止的现象,所以,此阶段一定让学生认识到,熟练程度欠缺,协调性还不够,必须加强,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然,就会前功尽弃了,一定及时给予反馈纠正,不然进入自动化阶段,习惯养成,纠正起来困难得多。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直接影响着效果。根据心理学遗忘的规律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每次练习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会造成遗忘,经过过度练习的动作不易遗忘,在大脑中建立合理正确的动力定型结构。在动作技能联系形成的此阶段,正确的动作得到强化,错误的动作得到纠正,保证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始终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强化自动化阶段是保证基本技能达标的有效环节

这一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后期,是动作形成规范的巩固定型阶段。经过上阶段的反复练习,学生已经把一系列动作形成有机的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了动力定型。这阶段,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相互评估促进,教师有效的督导,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动作明显减少,准确性增强,此时,可让每组派代表后再指定代表分别进行连贯动作操作,师生共同评价,每位学生都认可了,再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达标,如还有没达标的学生,就利用业余时间个别进行指导。最后,导尿术这项操作讲授完毕。但过一段时间,还要定时加强巩固,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通过对导尿术使用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教学,使学生接受得快,提高了操作动手能力,较好地掌握了导尿术的基本操作。

总之,按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可在动作技能形成早期,教师可使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正确定型,形成良好的操作行为。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可用于导尿术讲授,还可以用于其它的操作,学生易于接受,掌握知识比较完整,记忆清晰,收效明显。运用动作技能理论的教学,可使学生对各项基本操作有了扎实的专业技术认识,从而加强了各项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实习及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坚贞,毛坚刚.动作技能的三维分析[J].体育科技,2000,21(4):6-8.

[2]陈明霞.护基实验教学中影响护理动作技能形成因素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 2001,2(2):95-97.

[3]陈明霞.运用教育心理学规律把握护基实验教学环节[J].科技交流,2001,11(2):39-40.

[4]肖顺贞.护理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法 下一篇: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电子实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