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方案”:白血病治愈的新希望

时间:2022-09-08 09:15:18

“北京方案”:白血病治愈的新希望

“配型难”成白血病治疗世界性难题

白血病作为一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死亡率占和恶性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成人恶性疾病死亡率的第六位。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方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即骨髓移植。在我国,每年有6000余名患者需要接受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前,患者首先要 “配型”,因为经典的骨髓移植须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100%全相合的情况下进行,否则极易发生严重的排异反应。然而,即使是同胞兄妹,HLA全相合概率也仅有25%;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全相合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而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更令骨髓移植“雪上加霜”,配型成功如同“大海捞针”。骨髓移植供体来源不足已成为长期困扰白血病治疗的世界性难题。

“北京方案”突破骨髓移植“”

既然配型全相合的概率很低,那么配型非完全相合的“单倍体移植”,即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堂表亲之间的移植能否成功?全世界的骨髓移植专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也为此开展了各种尝试。过去,由于欧美单倍体移植生存率不及经典移植的1/3,故该技术在很长时间内被列为“”。

我科团队自1996年开始,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免疫耐受进行系统研究,为单倍体移植的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首先为移植供者注射G-CSF,混合骨髓和外周血,将供者的干细胞调节到“既能容易植入患者体内,又不容易引起严重排异反应”的最佳状态;然后给予患者 “抗胸腺球蛋白(ATG)”预处理和联合免疫抑制,将患者体内的T细胞调节到免疫耐受状态,成功跨越“HLA屏障”,使供者的单倍体干细胞能够顺利地在患者体内“生根发芽”,进而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创新了多项单倍体关键技术,形成单倍体移植临床体系,包括:①实现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单倍体移植方案“个性化”;②改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技术,增强抗白血病效应;③以“精准医学”指导精准排异预防;④建立国际认可的“单倍体供者优化选择”原则;⑤建立符合单倍体移植特点的感染合并症(病毒、真菌等)防治体系。2016年世界骨髓移植协会(WBMT) Kodera主席将该体系称为“北京方案”,并将其推荐为缺乏相合供者的移植可靠方案。

原创技术造福白血病患者

“北京方案”使恶性血液病患者能从自己的父母或子女身上找到治疗用的干细胞,使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率由化疗时代的20%~40% 提高到68%~74%,远远高于2015~2016年欧美主要移植中心报告的生存率(40%)。截至2015年底,通过该方案治愈的中国白血病患者已超过5000人。

同时,“北京方案”也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输出,法国、意大利、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已将该技术作为临床常规应用,欧美患者采用“北京方案”的比例也大幅上升。

专家简介

黄晓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亚太细胞治疗学会主席,亚太血液联盟常委会主任,美国血液学会国际常委会委员。擅长血液系统各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下午

上一篇:“伪装高手”:多发性骨髓瘤 下一篇:打疫苗防手足口病的9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