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现状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08 09:07:46

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现状调查分析

摘 要: 作者采用文献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甘井子区4区12个街道管辖范围内的36个小区的体育健身路径点的场地与设施情况及锻炼者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小区内健身器材数量少,健身器材种类较少;地面设施多为水泥地,存在安全隐患;锻炼者并非体育人口。

关键词: 大连主城区 社区体育 健身路径

在我国群众体育领域中,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等诸多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对大连市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大连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出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大连市主城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甘井子区4区12个街道36个小区的体育健身路径点的场地与设施情况及参加健身活动的锻炼者使用情况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首先查阅相关书籍,然后分别以“社区体育”、“健身路径”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

1.2.2实地观察法。从大连市主城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抽取12个街道,在管辖内36个小区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观察。

1.2.3访谈法。在进行实地观察的小区内,对该小区内的锻炼者随机抽取20人进行访谈。

1.2.4数理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统一录入及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数量及种类现状分析

注:器材分类:A类,指发展肌肉力量的器材;B类,指发展柔韧性器材;C类,指提高有氧耐力器材;D类,指康复类器材;E类,指娱乐性器材。

由表1可知,在大连市健身路径的抽样调查中,中山区健身器材为171件,占总数的23.1%;西岗区健身器材为185件,占总数的25.0%;沙河口区健身器材为196件,占总数的26.5%;甘井子区健身器材为188件,占总数的25.4%。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许多锻炼者反映器材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整个小区居民的健身活动需求,无法达到居民强身健体的目的。

由表2可知,在健身器材种类上,A类总数为197件,占26.6%;B类总数为189件,占25.5%;C类总数为184件,占24.9%;D类103件,占13.9%;E类总数为67件,占9.1%。其中,D类(康复类器械)与E类(娱乐性器械)数量不足,导致许多老年人及儿童无法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器械进行活动。尤其E类的数量极其缺乏,大部分儿童选择了其他体育项目,在健身路径区域进行活动。

2.2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器材损坏现状分析

由表3可知,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损坏情况较为严重,总损坏件数为82件,占总数的11.1%。其中,中山区器材损坏数量为19件,占11.1%;西岗区器材损坏数量为21件,占11.4%;沙河口区器材损坏数量为25件,占12.8%;甘井子区器材损坏数量为17件,占9.0%。据调查,造成健身器械损坏的主要原因为非正常使用、产品的质量问题及自然损坏。有的器材损坏长达2年之久,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维修及报废。

2.3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的场地现状分析

由表4可知,大连市主城区健身路径的场地现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其中,水泥地面占到了总数的75.00%,而地质柔软的塑胶地面和草地加在一起仅仅占总数的22.22%,泥土地面占总数的2.78%,杜绝了泥土地面的情况。水泥地面质地较硬,锻炼者使用器械方法不当,极其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相反,塑胶地面及草地质地较为柔软,对锻炼者会起到保护的作用。

3.锻炼者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3.1锻炼者年龄及性别分析

由表5可知,男性与女性的参与健身的人数没有差异,但是,根据年龄,60岁以上的人数达到了332,占总数的46.1%,60岁以上的人群多为离退休人员,几乎没有工作的压力且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据调查,40岁以下的人群占总数的14.9%,此类人群中,成年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并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户外健身。

3.2锻炼者使用器械时间及频率分析

由表7可知,每周活动1―2次的人数为45人,占6.25%;3―4次的人数为99人,占13.75%;5―6次人数为196人,占27.3%;每天坚持活动的人数为304人,占42.22%;活动次数不固定人数为76人,占10.56%。活动时间的比例为:0―29分钟,总人数为277,占38.47%;30―60分钟的总人数为340,占47.22%;活动在60分钟以上的总人数为108,占14.31%。我国体育人口规定为,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活动频率为每周3次及以上,活动强度为微微出汗以上。根据实际考查,绝大部分锻炼者没有出汗的迹象,因此不能算作体育人口,但根据项目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频率与活动时间增加,活动强度不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大连市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数量及种类不够且单一,不能满足该社区锻炼者的需要。削弱了锻炼者健身的欲望,尤其青少年及儿童,他们无法享受体育健身的乐趣。

4.1.2大连市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点的地面设施绝大部分为水泥地面,由于水泥材质较为坚硬,如若锻炼者使用器械不当,则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4.1.3大连市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点的锻炼者中老年居多,由于多为离退休人员,工作及家庭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40岁以下的人群工作和家庭压力大,导致其忙于事业,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4.2建议

4.2.1大连市相关部门扩大健身器材的数量,满足小区内居民健身的目的。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施不同种类的健身器材。如,青少年及儿童应培养体育健身的乐趣,以“玩”的方式进行锻炼;老年人应注重健身器材治疗疾病的作用。

4.2.2首先,加大小区健身路径的管理力度,实现定期检查与维修,以便及时发现损坏或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器材。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健全的规章制度。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让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形成官民相互监督的良好制度。

参考文献:

[1]罗炯.粤北地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6):57-61.

[2]陈秋芬等.温州市社区硬件配备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技,2010,32,(5).

[3]周学荣等.江苏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6):35-39.

[4]马瑞,葛春林,陆跃琴.哈尔滨市健身路径使用现状及设计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30-32.

[5]白海波,李相如.沈阳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49-52.

上一篇:对辽宁师范大学时尚健身操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高中学生英语成绩好与差的归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