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食药监改革喜与忧

时间:2022-09-08 09:01:12

广西食药监改革喜与忧

即便走在全国前列,广西食药监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

2013年国务院组建食药监总局以来,地方相关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亦随之而动。其中,广西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最早完成市县两级改革任务的省份之一。

广西食药监局局长韦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广西食药监改革启动于2013年10月,改革后,广西新设立35个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1245个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基本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网络体系。

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核定编制近1.1万名,是改革前的2.65倍。县级稽查执法大队不少于15名、乡镇(街道)监管所不少于3名,在人口较多、食品药品产业发达的地方,还可增加人员编制。

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重大课题“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主持人吴林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把大部分新增编制给了基层部门,难能可贵。

为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广西食药监局争取到中央和自治区共安排资金5.67亿元,用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快速检测装备和基层执法装备,培训新调进人员1万多人次。

不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课题组实地调研还发现,即便花了大力气,广西食药监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亦未完全打通。

韦波也表示,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风险高发和矛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依然明显,监管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来自广西食药监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广西全区共有持证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379710家。监管面临着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局面。

首先是产业基础薄弱。广西呈现“多、小、散”特点,食品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仍然不足,药品产业存在自主创新不够、规模不大等现象。

其次,风险隐患仍较突出。比如广西的农村地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再次,监管任务仍然较重,在广西一些地方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基层监管人员、设备不足,监管容易造成漏洞。

以百色市为例――该市辖12个县(区)、135个乡镇、1873个行政村、2.6万个自然村,集“老、少、边、山、穷、移”为一体,财力弱、编制总量少,人才资源匮乏,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百色市食药监局局长杨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机构改革后,食药监部门虽然增加了人员编制,但就算在满员状态下,每个监管人员平均要监督58家企业,负责40平方公里面积的辖区,保障4251名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加上百色市所辖的的县普遍是山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百色市部分偏远山区县份基础条件较差,基层食药监所至今没有招满人员,“空编”问题突出。

杨伟还表示,很多县还没有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我区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进展还不够平衡,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韦波说,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健全专业性、技术性、系统性、权威性的体系,提升监管能力,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等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还未完全打通。

上一篇:南苑机场倒计时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送戏下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