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时间:2022-09-08 09:00:39

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有效策略的运用与优化。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特别依靠科学实验,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实验就是生物的灵魂。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策略进行优化,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 生物实验教学 有效策略

一直以来,实验教学均是从属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也就降低了教学质量与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进行重点考虑。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

一、加强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创造性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实验室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卡迪文实验室曾经培养出二十多位诺贝尔得主,所以,一名合格的生物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设置相应的实验,加强教学活动的设计,确保实验教学的全面开展,加强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让学生对其进行广泛的学习,进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转变“抱着走、灌输式”教学方法,运用“点、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实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点”指的就是抓住教学重点与要点。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要点,如变量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对照等。比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自变量与应变量,并且用什么方法对自变量进行控制,怎样对因变量进行检测,pH值与其它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等。同时,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步骤设计、操作过程、结果分析,之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反思,让学生明确实验现象,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

“拨”指的就是排除障碍、疑难。在学生实验遇到难题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非常困惑,不知如何进行,此时,一定不要紧张,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是不要完全取代,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学习生物知识。比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时候,需要学生进行根尖临时装片制作,在进行压片的时候,一般都会因为用力太大或者太小,导致根尖细胞出现压烂或不分散的情况,无法有效完成装片制作。此时,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压片,实现操作的有效性,其一,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压片;其二,不用镊子碾碎根尖,也不需要加盖载玻片,而是直接用镊子轻按盖玻片几下,这样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实现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通过“点、拨”的合理运用,从问题分析到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基本问题解决之后,老师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强实验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正确查阅,鼓励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知识本质,进而对复杂问题进行解决,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验能力,实现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三、由“结论验证”转向“过程探究”

现阶段,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均是开展验证性实验,其具有实验目的明确、操作规范标准、可控性强、安全性高、教师管理便利等优势。同时,在验证性实验中,非常容易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实验知识与生物知识,老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也非常便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全部开展验证性实验,也是不可取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创新思维,并且在事先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求知欲。针对老师来说,也比较容易出现僵化思想,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缺乏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假如在实验教学中,加入一些过程探究实验,或者是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与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比如,高中生物教学中,教材内容为探究性实验的主要包括:三价铁离子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率比较、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究等。在进行以上实验设计与观察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设计方案,之后提出相应的假设与问题,开展实验,予以相应的验证。在实验中,学生一定要结合观察情况,进行相应的记录,并且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收集与整理相应的实验数据,得到相应的实验结论,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实验之后的反思与总结

在完成实验之后,一定要加强反思与总结,为以后实验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比如,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时候,会看到细胞重叠的情况,无法看清每一个细胞的形态,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分析,找出出错的环节,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可能出错的环节有两个:其一,解离时间太短;其二,制片压片不合理。通过对实验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可以认识到实验中,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实验过程与步骤进行一定的改进与完善,同时对得到的实验数据与结论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且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些创新观点,进而不断完善实验,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科学素质,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进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视,在实验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水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同时,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加入一些过程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邦兴.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05).

[2]倪忠春.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5).

[3]刘明海.创设整体性情境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07).

上一篇: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之点滴 下一篇:概念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