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时间:2022-09-08 08:07:37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而会造成其他的后果,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要施工管理层要合理分配工作,督促相应的施工人员做好混凝土的设计配比、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控制以及后期养护、检验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杜绝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出现。本文探讨了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己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建筑施工中"但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 混凝土构件的表面通常都会有裂缝存在, 对混凝土内部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 甚至危害人生安全.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在施工中切实抓好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通过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并采取有效的浇筑后的防治措施,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混凝土本身的收缩

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本身有着自己的特性,它是一种非均质的脆性材料,由砂石骨料、水泥以及另外一些材料混合而形成的。由于施工过程以及材料本身存在的变形、约束等问题,混凝土在硬化时,一部分水分蒸发,混凝土的体积缩小,因而出现收缩。模板在支座的约束下并不能向四周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造成的模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出现浇板开裂的现象,而开裂现象一般都出现在压力相对集中的部位。

2、力学因素

一般情况下,楼板的弹性形变和支座出的负筋下沉等都会造成一定的裂缝后果,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操作,例如在混凝土没有达到规定强度之前过早地拆模,或是在混凝土还没达到终凝时间时就在上面添加荷载,这些做法都会导致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形变,使混凝土在强度较低时承受压、弯、拉应力,最终出现混凝土裂缝。

3、混凝土配比不当

混凝土裂缝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配置比例不当引起的。标准比例的水灰配比值应该控制在0.24~0.38 之间,最低标准限度也应在0.6以下。若使用同等水泥且水泥等级强度相同,水灰比就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因为水泥搅拌的过程中,需水量仅仅是水泥总重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在当前的大多数建筑工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为了保证必要的流动性及混凝土的浇灌质量,对于水灰比的需求也就相应地提高了。所以,会导致在水泥水化热之后有过多的水分残留在混凝土中,然后形成了水泡或是在水分蒸发后留下气孔,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实际抗荷载能力。从力学角度进行分析,混凝土中的水泡和气孔在荷载作用下,十分容易因为应力的集中造成楼板表面的混凝土裂缝。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1、 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最好采用中低强度的混凝土。可以在承台表面增加一定的钢筋用量,设计一些合理的分布。为了避免由于温度变化而收缩所引起的混凝土裂缝现象,可以采取永久式伸缩的方式,通过对建筑工程的实地考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结构的长度只是收缩应力的综合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因素。总结实际的施工管理经验,要需采取必要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尽可能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即使由于估计不足而产生一定的有害裂缝,在施工后期也要采取化学灌浆等方式,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及使用要求。

2、注意混凝土原料选择与配比

(1)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由于能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所以混凝土干缩率较小。掺加粉煤灰能减少水泥用量并有效降低水化热,可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还可减少混凝土自身体积收缩。同时,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

不仅能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可泵性、抗渗性、抗离析好,减少泌水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处理。

(2)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积极采用合适的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

3、 强化混凝土浇捣工作

浇捣时振动棒建议采用垂直振捣, 行列式排列,做到快插慢拔, 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由于很多泵送混凝土的自由流淌,形成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中,以消除两层中间的接缝, 上一层混凝土的自然形成厚度不能超过振动棒长的1.25 倍。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为8s~10 s,以防止石子下沉造成混凝土结构不均匀。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 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4、 加强施工的后期养护

(1)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可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2)适当提高养护环境温度有利于减少内外温差、缓解降温速度,从而减小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大和应力松弛发挥作用,可以避免混凝土因表面干裂而产生的塑性收缩。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之差不大于25℃。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遇风雨天气,应搭设防雨彩条布进行遮盖,同时周边做好明沟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流进基坑内,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

(3)加强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因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总之,裂缝的出现是混凝土结构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它对建筑物的危害性是很严重的。此外,它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在内部结构中,它不仅仅会使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大打折扣,而且还会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承载能力都有很大影响。要善于观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进行总结,提高各个环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并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尽量避免混凝土的裂缝现象。

参考文献:

[1] 许诚.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J]. 魅力中国. 2009(25)

[2] 王建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 经营管理者. 2010(10)

[3] 康维.浅谈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J]. 中国科技财富. 2011(03)

[4] 郑守纲.浅析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 2008(02)

[5] 陈勇,蔡鲲.关于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的一些看法[J]. 装备制造. 2009(06)

上一篇:浅谈建筑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下一篇:渡槽工程常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