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听觉训练之初探

时间:2022-09-08 06:58:48

小提琴听觉训练之初探

小提琴演奏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它的音色轻盈悦耳、沁人心脾、它宛如优美的歌声在你耳边盈绕。众所周知,小提琴是最具歌唱性的乐器,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其辉煌的音乐艺术成就已如今成为器乐中的佼佼者。在小提琴演奏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就是听觉问题。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用声音塑造音乐形象,通过人们听觉的感知,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过听觉来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在几年的小提琴教学中我却发现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演奏充耳不闻,对乐谱的要求视而不见,所以在小提琴学习中,应重视音乐听觉的训练。

一、小提琴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历来是小提琴教学和演奏中的一道难题。这道难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也困扰着教师。学生每天练琴时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纠正音准上,即便是这样, 在公开考试和音乐会演出时,拉不准音的情况还是随时都可能发生。

小提琴拉不准音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讲, 小提琴是一件音准较难掌握的乐器。首先, 它除了四根空弦是固定的音高外, 其他所有的音都是靠演奏者在演奏中自己在指板上寻找。指板上面既没有眼睛能看得见也没有手指能摸得到的有关音的位置的标记。这无疑就给演奏者在音准把握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音的位置找不对,音就不准了。另外,小提琴运用的音律较为复杂,这也增加了音准的难度。主观上的原因则是演奏者没有掌握拉准音的方法。虽然客观上小提琴的音准较难掌握,但这并不意味小提琴的音准就不能掌握。只要我们主观上做出努力, 掌握科学的演奏方法, 拉准每一个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解决小提琴音乐听觉训练的方法

(一)旋律听觉的训练

音乐作品中,旋律是核心。旋律本身有两个要素,即音高和节奏。人在对旋律的感知中是依靠自己的听觉经验,逐步形成了人对音乐中音的高低与长短的组合能力,这使音高与节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音高与长短的结合形成了人在对旋律感知中的听觉习惯,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旋律形态。也就是说,人并不是对逐个音的音高孤立地进行感知。音的长短、级进和跳进等旋律进行规律,音高与节奏的不同组合,以一个整体而作用于人的听觉,在感知记忆中是以一个相对的整体来记忆并积累。所以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旋律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听觉的控制下进行。首先必须准确地划分旋律的句读,演奏时要细心地听旋律的每一个音,听各旋律声之间的衔接,使其语气表达完整。其次要注意听流畅的旋律线条。在听到完整旋律线条的基础上,演奏时要时刻注意倾听旋律线条的流畅性。特别是当旋律的某种特点的技巧出现时,由于技巧的难度而影响旋律进行的流畅。最后要注意听旋律的表情,在演奏时要把握住旋律的风格,领会旋律的语气韵味,在此基础上,演奏旋律时的力度变化、音色变化、轻重缓急、起伏跌宕,都必须用听觉仔细检验。

(二)音准听觉的训练

小提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还要注意音准听觉的训练,音准是弦乐器专业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小提琴最难掌握的技术。良好的音准主要是建立在由耳朵指导的触指感觉上的。实际上就是要求演奏者在脑子里首先要有一种固定的音高概念,也就是预先听觉。当我们的耳朵具备了控制音准的能力,然后我们通过各种练习,将视觉、听觉、触觉加以结合,并通过长期严格的磨炼,最终达到把握音准。在训练听觉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音阶练习

我们说每天都要练音阶,目的就是为了把每个音拉准。对于大多数提琴爱好者和初学者来说,最爱练习和演奏的是那些让人感动的完美的旋律,最不爱练习的可能就是枯躁的音阶了。其实,坚持练习音阶,是建立和巩固内心的音高抽象位置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许多情况下,音阶的阶梯型出现或部分出现可作为旋律出现在提琴曲中。在所有的小提琴作品中,那些辉煌的快速经过句和高难度的华彩乐段都是各种音阶的组合。同时,音阶也可以建立手的框架,更好地建立手指的触感。可见,练习音阶,要作为提琴演奏者最为重要的基础练习,一定要做到每天坚持练习、认真对待,对解决提琴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音准问题将有莫大帮助。

2、用听觉指导音准

学生在学习小提琴演奏时还必须训练发音听觉。因为发音问题不是一个单一性的问题,是一个综合了各种动作、技术、技巧、基本功、听觉审美观、艺术情趣为一体的极复杂的问题。因此用听觉来检验发音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是最客观的方法。要听发音、听力、听振动、听音质、听音色、听音乐的感觉。发音的技巧是整个小提琴演奏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纯净的发音是情感最有效的阐释者。然而发音与小提琴的其他技巧一样,只不过是一种表现手段,任何一种技巧只有和音乐表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达音乐的真正含义,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才能有最精彩、最出色的演奏。因此学生在练习时,不能对音质的好坏无动于衷,应该清楚地知道或听到其变化,在听觉的控制下,将最好的发音表现出来。

正确的做法是:每天练琴时,都要用听觉检查音准,遇到不准的音要及时纠正,不放它过去。事实证明,平时纠正音准的工作做得越好,正式演奏时一次性按准音的把握性就越大。在音高的调整上,如果对某个音的音准在听觉上没有把握,就要反复练习,反复对比,反复调整,直到把这个音拉准为止。这样做不仅能够纠正音准,获得一次性把音按准的手指感觉,而且还能使听觉变得敏锐起来。而敏锐的听觉反过来又能帮助我们更加迅速地纠正音准,从而形成音准上的良性循环。听觉不甚灵敏的学生就更要努力这么做了。必要时,可请视唱练耳老师辅导,在听觉上做一些专门的训练,以提高听觉能力。音拉准了以后,对正确的音在指板上的位置就会逐渐地熟悉起来。时间长了,就能做到一次性把音按准了,同时还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音准习惯。而一旦良好的音准习惯养成了,想把音拉不准都不容易了。

3、视唱练耳的学习

很多老师让初学者在琴颈上作出手指准确按弦的位置标记,以此来代替还没有形成的听觉概念。但是,物极必反,初学者通过这种标记练习,虽然掌握了正确的左手姿势,却对琴颈上的标记产生了依赖。一但撤除标记,或者换了一把提琴让他们演奏的话,手型看似正确,然而音准的问题依然不会得到解决。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由于他们放弃了耳朵的功能,也就是说,他们如同是聋耳在拉琴,对琴的音高没有任何反应。

综上所述,学习小提琴的听觉训练虽然是比较难的,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还是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的,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勤学苦练。只有解决了听觉问题,我们在演奏中才不会有后顾之忧,使我们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音乐表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达到艺术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艺术系 )

上一篇:高师钢琴集体课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振兴戏曲”误区探析――兼谈戏曲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