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

时间:2022-09-08 06:39:49

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

摘要:数学是一种活动,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结合理论学习,从更新观念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方面对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作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能力;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128-02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是人类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观察、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或对已有的数学结论不断抽象、概括形成新的结论和新的应用的探索活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结合理论学习,谈谈数学课中的活动式教学。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

数学活动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引导全体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参与讲述、游戏、操作、推理计算等活动,实现学生学习参与的全面化。数学活动课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具体操作去获得新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具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点。

1.数学活动课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活动课是一个体现并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目的的、独立的数学课结构体系,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与学科相辅相成。它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活动的过程中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两个方面,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2.数学活动课关注“过程”的教育价值。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数学活动课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数学活动课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有形的成果(如知识理解的对或错、完成作业的优或差等),更体现在活动过程之中易于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无形的东西,如情感体验等。

3.数学活动课体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活动课提倡“在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参与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

4.数学活动课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践的过程,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兴趣、发展能力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与学科教学一样,它也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与简单的游戏与玩乐。在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丰富且适合开展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内容,数学活动课的类型有动手操作型活动课、创新探索型活动课、实验发现型活动课及实践型活动课。

二、数学活动课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虽然不同类型的活动课的特点各有不同,但数学活动课能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1.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型数学活动课以操作的形式,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应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让学生制作七巧板等益智巧板,并利用其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甚至小故事。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制作各种几何体模型教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

2.创新探索型数学活动

创新探索型数学活动课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大胆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该类型的探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积极、主动的尝试探究活动,并从中获得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体验,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及学习效果的提高。如七年级上册(北师大)课题学习: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盒子。又如北师大版《相似图形》中的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和直观发现,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相似图形、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和条件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好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图形相似的数学内涵,形成相关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验型数学活动课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发现学习的教学

教师将某些教学内容设计成数学实验课,给予适当引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与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发现其中的规律。如七年级上册(北师大)P231中的随堂练习: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牌,抽到大王的可能性大吗?试试看!笔者设计了一个全班同学一起参与的活动:先由每个小组长轮流利用转盘随机转出一个0―9的数,作为学生座号的尾数,然后相应号数的学生依次从一副打乱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牌,再放回去,由记录员结果。这样的活动重复多次,最后统计抽到大王的次数,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地体会事件的随机性和普遍性以及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在《频率与概率》一章中,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找规律。为了使结论更接近客观事实,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说明。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带硬币、骰子、瓶盖等实物到课堂,并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让每个学生每人做几十次实验,再把数据汇集起来,或让有的学生做实验,有的学生登记数据,让学生在玩乐中寻找规律。课堂上,一组组确凿的数据,一条条客观的规律,使学生亲身体验与人合作带来的效益与快乐。

4.实践式数学活动课是学生经过讨论、设计方案,然后再进行户外测量计算等实践活动的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深有体会,相当多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一碰到实践性问题就“瞎眼”,不知如何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开展实践式数学活动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测量旗杆的高度”时,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测量校内旗杆的高度。在班级汇报会上由各小组长介绍“如何分工合作,有何心得体会”等,让学生在分组合作以及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如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而教师一定要坚定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决心,改变了过去数学课堂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活动探究的教学环境,合理地组织活动教学,使数学学习不再是仅仅记住教材上的公式定理,而是要主动的探索和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数学的探索活动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⑤①

参考文献:

[1]唐前军 刘文强.Z+Z智能教育平台支持中学数学探究型学习的探讨.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刘新静.初中数学活动课中应用问题的探讨.科教文汇.2007.02

[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与思考.教育文稿网.收集与整理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教师教学用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张青、隋文秀.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探究活动.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05.4

上一篇:英汉词类转化对比初探 下一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