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9-08 05:28:26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摘 要: 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以往的研究从学习困难个体矫治的角度考虑较多,对学困生教育的整体性重视不够。针对这种状况,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提出对策,从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发挥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出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一、理论研究

纵观20世纪教育发展史,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困生的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同意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者,在上世纪60年代曾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失败归因特征;近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

而国内,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不过对学困生真正开始重视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78年以后,戴湘华等有关研究生对“差生”心理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或延长义务教育,学生学业不良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不佳,学习困难而达不到规定学习要求的学生。通过对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及个人访谈,共总结出以下三个因素: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及自身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社会上一些形形的人和事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有些学生认为,不学一二三照样当老板,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不严格要求自己,放任自流,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后就一蹶不振。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1.教师方面。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枯燥无味,一味“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模仿、抄写,因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备课,当好课堂上的导演,面向全体学生,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教师的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对待学生厚此薄彼,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班级方面。小学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周围环境对其学习影响很大,良好的班风、学风能促使每个学生认真学习,相反,在一个学风不浓、班风不正的班级里,学生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家庭环境方面

“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对小学生来说,影响其学习因素之一就是其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事实:父母勤于学习和工作,家庭中的学生大多会自觉不自觉地以父母为榜样,努力学习。相反,父母对学习,工作毫无热情,家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较低。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影响,若父母对学生采取宽容、民主、肯定的态度,学生定会努力学习,相反,若父母对学生的学习采取专制、严厉、否定的态度,就会引起学生的心理上的紧张,他们往往害怕学不好。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我们常发现,某些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与其家庭有极大的关系。

(四)学生自身方面

学生自身方面有诸多因素影响其学习,这些因素主要有:1.没有坚强的学习毅力。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他们不是知难而进而是不思进取,甚至“破罐子破摔”。2.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影响。智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智力较差的学生理解及记忆能力较差,题目读不懂,公式记不牢,久而久之,新旧知识出现断链,学习信心就会丧失。3.学习方法不恰当,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方法不当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加强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小学阶段是人生第一起跑线,是智力开发的黄金时间,而数学具有开发智力的价值,我们学习数学主要开发左脑,数学是一种基础运算的能力,所以学习数学就意味着增强能力。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校风与班风如何,同样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在一个有着良好班风和浓厚学风的集体中,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的学生也会变成学习认真、勤奋向上的好学生。学校和老师要为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共同努力。另外,教师应和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努力给学生提供和睦、安静、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爱默森说:“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心扉的钥匙。”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情绪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识活动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课内、课外教师应偏爱学困生,尽量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对他们微小的进步加以鼓励和肯定。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因而就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不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帮助学生掌握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多数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由“不会学”导致“不愿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学习方法,如记公式、运算、解应用题等方法和策略,并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手段加强学生对这些方法、策略的理解的掌握。

(四)教师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1.丰富专业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力量。因此,教师要不断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汲取数学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不断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的表达要做到清晰、准确、流利、简明扼要等,板书要快速、准确、布局合理等。

2.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各种活动,发挥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困生有所收获。

3.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总之,帮助学困生需要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但我们深信,只要我们重新点燃他们学习的希望,学困生就一定能学得更快,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快乐。

参考文献:

[1]顾小林.学习困难学生生理、心理与社会状况调查研究.心理学探新,2005(2):34-36.

[2]何芳.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钱在森.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6]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0) 的 最 值 及 应 用'> 函 数 f(x)=x+■(k>0)... 下一篇:文化翻译观下China/Chinese的归化和异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