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有效教学分析

时间:2022-09-08 02:58:36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有效教学分析

【摘要】分析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构建适应当地水果生产的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有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65-02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是农村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应当围绕“培养适应当地水果生产的中级果树工”进行开展组织教学。本文分析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构建适应当地水果生产的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材部分内容与本地水果生产发展脱节。目前,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的教材是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果树生产技术》。这本书的内容较为枯燥,案例分析少,教材部分内容与本地水果生产发展脱节,部分技术性内容落后于本地生产一线所采用的技术。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上推广的果树新品种、新的栽培技术在教材中未被提及或较少提及。如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梨、第四节——桃,是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果树,占篇幅较大,内容详细。而梨、桃在我们当地没有栽培,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柑桔主要优良品种,介绍的是温州蜜柑、蕉柑、椪柑等品种。而这些品种近年已被市场淘汰,果农不再种植。而当前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沙糖桔、沃柑、贡柑、黄金柑等品种没有提及。横县本地主要栽培果树有荔枝、龙眼、香蕉,没有列作主要果树,没做重点介绍。火龙果、番木瓜也是我们当地的栽培水果,但教材没有提及。本教材的一些技术内容主要注重高产栽培,而对无公害、高品质、产业化关注不够。没有适用教材,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删除和补充。

(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当地水果生产的季节性没有相联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按照教材内容的排列顺序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与现时果树生长发育情况、生产管理措施不同步,导致实训课不能有效开展,学生不能掌握相应技术。如荔枝正在处于开花期,应及时到荔枝园开展花期管理的实践,而按照教材顺序讲授的内容却是香蕉栽培课。香蕉一年四季都能抽穗开花,相关的实训课很容易开展。而荔枝花期一旦错过,要再等一年。学生在校也就两年,错过就不容易补回来。

(三)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中职学生需求。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果树栽培课基本沿袭了大专院校的教学模式。大专院校的教学模式以理论课教学为主,辅之以实验室实验,野外见习、实习,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掌握,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这种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效果不好,学生厌学、弃学现象较为严重。大专院校的学生都是从普通高中选的优秀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强。而中职学生大多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较差,教师对这些学生讲理论课,认真听课的人不多,要他们静下心来专心听完一节理论课难度很大。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弱,老师讲得再深入浅出,学生也很难理解。农村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果树栽培课程教学任务是培养中级果树工,掌握生产技术更重要,所以应加强实训课的教学。

二、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措施

(一)编写适合当地果树生产的本土教材。在保证果树栽培课程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对原教材中不适合本地栽培的果树种类进行删除,突出当地主要果树种类及品种,补充原教材中没有的新品种、新技术。例如,原教材中第三章第二节梨、第四节桃予以删除。把柑桔、荔枝、龙眼、芒果、香蕉列为主要栽培果树,做重点介绍。补充列入番木瓜、火龙果、板栗等次要果类。果树的生产发育规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原教材中这部分内容要保留。合理密植、早结果、高产栽培,这部分内容要做适当修改,以适应水果生产由过去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的变化。高效、无公害、产业化栽培是果树栽培技术课程的核心,这部分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列举现实案例,主要采用实训课教学,使学生看得懂、听得懂,能说会做。

(二)改革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简化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压缩理论课内容,把理论课渗透进实践课中。中职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就出去顶岗实习,在校时间很短,过多的理论课堂教学必定影响实践课的开展。学生很难真正学到技术。果树的育苗、树冠修剪、果园土肥水管理、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果实采收等技术,操作性都很强,靠理论讲授,学生难以掌握。只有动手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动手做过就不容易忘记。一些理论知识可以穿插在实践课中讲解。例如,果树嫁接成活原理,影响嫁接成活因素等,可以在实训课中老师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可以简略。如主栽果树品种特性,靠理论讲授解决不了问题,把学生带到果园将不同品种的枝、叶、花、果一对比.老师稍作讲解,简单明了,学生就容易识别品种。2.以实训课教学为主,创造条件使学生多动手训练。在充分利用校内果园基础上,老师要多接触果树生产专业户、技术员、专业合作社,创造条件把课堂搬到果树生产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的果园,与生产相结合。学生在老师和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展实训操作。学生学到了技术,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为果园做了一些工作,果农、学生双方都有利。3.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实训课的教学。将课程中每一种果树的教学内容当作一个项目。整个课程实训项目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老师根据授课时间与当地果树的生长发育情况、生产措施,安排相应的项目教学。如在清明前后安排果树嫁接育苗实训课、六月份荔枝果成熟时可安排荔枝果实采收实训课。每个项目内容的实施要落实到小组或个人。如生苗的培育可落实到小组,苗木嫁接要落实到个人。项目实施时,老师先示范操作,讲解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动手训练。老师和果园技术员在旁边指导,及时纠正不当的操作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应以民主平等的身份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与学生交流、探讨。项目实施完成时,老师和果园技术员即时检查、评估,对小组或个人的实训效果进行评分,学生及时将项目实施过程的技术要点总结,以书面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交给老师,当作当天的作业。最后,老师进行回顾总结。4.对一些实践性强,但又缺乏实训条件的课程内容采用视频教学。老师平时注意收集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视频,或在生产现场自行拍摄。视频教学直观、感性,学生易于探受。播放视频时老师要和学生一起观看。当视频播放完某一个技术环节时,老师可暂停视频,作小结或提问学生,进一步补充讲解。5.利用QQ群或微信群,将生产生活中与果树栽培课有关的有趣的所见所闻拍成照片或视频,与学生分享、讨论。创造一个课余学习氛围。

(三)改革考核办法。考核成绩要能体现学生对当地主要果树栽培技术的理论掌握,更要突出对实用技术、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学校应通过改革考核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加技能训练。课程的考核把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分三部分。期末笔试卷面成绩占20%,技能考核占50%,技能考核是指各个项目内容技能实训操作的平均分,由果园技术员或老师评出。实训记录总结占30%,即各个项目的总结记录平均分。这种考核办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技术。学生不用死记硬背也能取得高分,学生不再畏惧考试,不再厌学。中职果树栽培技术课程任务是培养中级果树工,是参与果树生产的一线工作人员,会做、能熟练操作比能说会写更重要。总之,果树栽培技术课程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摒弃过去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实习为辅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实训课为主,强化实训课的教学,辅之以视频、微课等手段,使学生学习不再感到困难。教学与生产一线相结合,学生真正掌握了果树栽培技术,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杨文秀,赵维峰,邓大华.农林高职院校南方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2]赵师成,张淼.高职院校技术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农业基础科学,2012(1)

作者:李植谦 单位:南宁市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上一篇:保护地果树栽培误区及对策 下一篇:果树栽培管理措施与种植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