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儿童自己的数学

时间:2022-09-08 02:31:15

还给儿童自己的数学

新课程提倡“用儿童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的心灵去体验,用儿童的方式去研究”。事实上,我们总担心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需要老师搀着、扶着。因此,“满堂灌”、“牵着鼻子走”的情况在我们的课堂上屡屡发生。

一、问题探讨:学生学会了,但学的快乐吗?

案例:“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师:小朋友,我们去超市买东西要用什么呀?

生:钱!

师:在我们中国把钱叫作什么啊?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1元的人民币。小朋友看老师手里的这张人民币,它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上面都有些什么?

生:有汉字壹圆,中间和角落里都有数字1。

师:通过刚刚说的,我们知道它是1元的人民币。那还有不同的1元人民币吗?

生:有,举出一枚1元硬币。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从哪里看出它也是1元?

生:有数字1后面还有一个“元”。

师:还有谁要来介绍一下你的“1元”

生:我的1元纸币和老师的不一样,我的是红色的1元。

师: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1元。

生:我的1元上也有汉字“壹圆”。

师:老师把刚刚小朋友拿的1元放在一起,发现1元有纸币和硬币两种,纸币还有红色的和绿色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汉字“壹圆”或数字“1”元。小朋友都认识1元人民币了吗?

下面相似的过程认识1角、2角、5角和1分。

……

案例中,教师没有创设情境,虽然整个认识人民币的过程显得很顺畅,但是明显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快乐,因为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增添情境:尊重原有认知,做到“目中有人”

鉴于此,我认为:好的学习过程是生活经验的浓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购物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钱也有不少的生活体验。我们应努力打通数学与生活间的通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充分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所以,案例可作如下改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生:母亲节。

师:小熊决定今天要送给妈妈一个特别的节日礼物──帮妈妈做家务。妈妈开心的答应了。她给小熊的第一个任务是去超市买东西。小朋友,去买东西要带上什么?

生:钱!

师:那你知道我们中国把钱叫作什么?

生:人民币。

师:小熊拿了一大把妈妈给他的人民币来到了超市。可是当他去付款的时候发现自己不认识这些人民币。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小熊要付给营业员1元,应该怎么付呢?请你拿出你们“小银行”中的1元,给老师看看你们能不能帮上他。

生全体举出1元,其中有1元纸币(红色和绿色两种),1元硬币(新、旧两种版本)

……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发现这些都是1元,虽然他们颜色和制作材料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生:都有汉字“壹圆”或数字“1”元。

师:小熊通过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也认识了1元,但是他发现妈妈给他的人民币中没有1元,只有这些(展示1角、2角和5角的人民币),他又被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在帮助小熊这个情境中认识1角、2角、5角和1分

……

三、教学反思:还给儿童数学的美丽,还给儿童自己的数学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美丽,从而爱上数学呢?我进行了以下三点思索:

1.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并将学生的生活常识系统化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其现实生活经验。学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人民币不是一无所知。教师应从每一个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

2.创设学生体验过程的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情境展现了教师所表达的化和学生所表达的儿童文化的相互沟通、融合的画面;课堂情境又展现了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适应和交融的画面;课堂情境还展现了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画面。总之,课堂是动态变化的。鉴于此,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比得到数学结论更具有意义。所以,在修改后的教案中,我们能看到低年级孩子较感兴趣的童话故事铺设在整节课中。从而在整个体验的过程中,情境唤起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快乐。

3.课堂是师生共有的课堂,更是学生学习的课堂

教学的意义是互动和参与,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在先前的案例中,虽然也有师生对话、但在介绍人民币的过程中,是教师先介绍了一张1元面值的人民币,然后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介绍自己手中的人民币。这样处理忽视了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只是模仿者。所以,在修改后的教案中,我们看到:学生自己举出1元面值的人民币,观察发现有好几种“1元”。从而,教师很自然地提出问题“他们是不是都是1元?”相信这个问题也是孩子心中的疑问,孩子就会很关注他人的介绍,尤其是和自己手中不一样的“1元”。所以,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的不再是完成教师教学目的的课堂,而是儿童自己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课堂。

带着这样的思索,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一节课能实现,也不是一篇论文能感悟的。我们现在只有许下一个承诺——还给儿童自己的数学,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真诚地去实现这个承诺。

上一篇: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幼儿智力的发展 下一篇:让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成为亮丽语文学习的奇葩